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岡山籃籗會的探討


                                                             




                                                                                              張哲男

 
一、前言

走遍全台灣,從來沒有聽過,一個地方的鄉土文化活動,竟然有四種不同的說法與文字記載,其實內容完全一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早期政府忽視本土語、文化,形成同一名稱多種說法。

        岡山籃籗會Nâ-á-Khâ-á-hõe)最早在1986年,岡山鎮誌的記載為「籮仔筐會」,2000年再版的岡山鎮誌改成「籮筐會」。2009年岡山鎮公所續編岡山鎮誌又改成「籃筐會」,到了20101225日,高雄縣市合併之後,區長由民選改為官派,2012岡山區長袁德明先生為了瞭解岡山重要活動主題名稱,台語轉換成漢字的寫法,終於在楊青矗先生編寫的「台華雙語辭典」725頁中找到「籗」字,台語就是「Khâ-á」,華語㞢ㄨㄛˊ(捕魚時可背在臀部,裝魚的一種竹編魚簍),該年定名為「岡山籃籗會」,總算驗明正身了。

二、籃籗會的緣起

小時候,經常隨著家人到市場購物,有些商家開口第一句話就問怎麼很久沒來「交關」?當時並不瞭解,為什麼不說很久沒來買賣?如今參與文史工作研究後,才知道台灣除了原住民與漢人之外,還有平埔族。荷蘭人曾經對台灣作人類學調查,台灣有193個部落,45個族系,平埔族就佔9族。凱達格蘭族(Ketagalan)、雷朗族(Luilang)、葛瑪蘭族(Kavalan)、道卡斯族(Taokas)、巴則海族(Pazeh)、巴瀑拉族(Papora)、巴布薩族(貓露捒ㄙㄨㄥˇ)(Babuza)、洪安雅族(Hoanya)、西拉雅族(Siraya)。

台灣早期(幾百年以前),沒有貨幣交易,都是以物易物,原住民族多數居住在中央山脈,而平埔族、少數漢人則居住在平原、濱海地區,每到一定時日就會到入山的部落關卡,交換生活物資用品,所以台語就把在關卡交易稱之為「交關」。很多語言就從先民的生活方式衍生而來,而籃籗會就是古老社會的一種交易行為所形成。

岡山籃籗會,源於1726年之後,至今約為240幾年。岡山地區處於山、海部落的交會點,東邊有阿蓮、田寮、燕巢……等山區部落,西邊則有彌陀、梓官、永安、茄萣……等沿海部落,早期部落居民稀少、分散,活動多以廟宇為聚會場所。岡山壽天宮在西元1776年,建造於今岡山區平和路與維仁路交叉路口,廟前廣場設有公斗,供部落居民度量,解決公平交易問題。因此,岡山壽天宮成為人口聚集的地方,不久便成為趕集的好處所。且由於各部落居民,平日忙於農耕、播種、收成、捕魚、曬網,只能利用重大節慶,如媽祖誕辰、中秋節、義民節,作為一年三大聚會日子,久而久之形成共識。

三、籃籗會舉辦的時間

岡山籃籗會從早期沿襲下來,每年固定舉辦三次

1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日

每年媽祖生日,各地信眾都會攜帶供品,到壽天宮感謝媽祖的保庇風調雨順,居民農產豐收,漁獲滿船,也趁這一個日子交換一些農漁具,如竹籃、竹筐、扁擔、麻繩、竹籗、牛犛、漁網……等農漁用具,這是每年第一次籃籗會。

2          農曆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夕,岡山土地公秋祭

台灣人每年有三大重要節慶,農曆元月一日為春節,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再來就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一年的辛勞,總會利用三大節慶,放下身邊工作,好好休閒、歡樂,岡山中秋節的前一天,就是土地公的秋祭,大家利用此日見面、聚會。

3          農曆九月十五日:岡山義民節

台灣很多地區都有義民廟,恭奉義民爺,而各地恭奉的義民爺對象卻不相同。早期台灣很多地區治安不佳,常有盜匪入侵,居民為保鄉衛民,時常與盜匪相搏,甚至犧牲生命,後人將其英靈奉入義民廟,尊稱為義民爺。相傳清代時期岡山地區居民,為維護賑災糧食,與盜匪激戰而壯烈犧牲的志士,鎮民將其奉入媽祖廟一起朝拜,岡山籃籗會也就選在這一天舉行,以資感念。

四、籃籗會舉辦地點

最早就在媽祖廟(壽天宮)廣場,即現今的平和路與維仁路交叉路口,本廟口為早期從鳳山往台南必經的主要幹道,維仁路也是濱海地區彌陀、永安沿阿公店溪往岡山購物,竹筏停靠的碼頭,正是交通樞紐所在。後來阿公店溪改道,壽天宮又經常淹水,加上平和路與維仁路日益繁華,當時日治政府,為了打通平和路,繁榮西岡山部落,在1937年(民國26年),將壽天宮拆除。籃籗會地點從1949年(民國38年)起,改在岡山公園(原日本神社舊址)繼續舉辦。當時仍保有傳統的竹編、竹籃、麻繩、草蓆、農具、漁網為主,少部份服飾、家具……等攤位。人潮聚集,熱鬧非凡。飲食攤逐漸在週邊形成,這是籃籗會最興盛的時期。

中山公園是岡山鎮民、農民辦理活動及運動的場所,後來公園內大型建築增多,空間變小,就在1970年將籃籗會遷移至岡山新闢大道中華路。仍然一年舉辦三次,很快的岡山西區因而繁榮,沿路店面一家家建起,腳步跟不上進步,到了1988年遂將籃籗會移至岡山市區北郊,三十米寬的河華路,直到今日攤商愈來愈多。

五、籃籗會的現在與未來

早期籃籗會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趕集,因此參與攤位多以農漁具為主,竹編、木器、藤製品、農漁具、刀、鋤、牛犛、草蓆、青草藥……等。每項產品各有多個攤位,以品質、價格為競爭,到了八、九○年代,增加了百貨、花市、樹苗、傳統技藝品,真正傳統的農漁具已逐年減少。最近幾年的活動內容,則是百貨雜陳、藝品服飾,尤其飲食攤位,遊樂活動為多,超過半數以上,與一般夜市無異。剩下象徵性的幾家農漁具、竹器,真正的籃、籗產品幾乎消失,將來可能籃籗會看不到籃籗。

筆者在2008年,擔任岡山區社區大學校長時,配合當時的高雄縣綠繡眼發展協會理事長,岡山文史工作熱心人士劉天賦先生,就在當年1012日(農曆914日)籃籗會時,邀請田寮地區耆老,也是竹編專家,在會場編製竹籃,現場教學示範,吸引甚多人潮,讓遊客認識竹籃、竹籗的製作過程,引起許多遊客的迴響。惟往後幾年的籃籗會,從未見到相同的活動,幾乎都以商業為考量。其實岡山地區能有這麼傳統的文化活動,是值得保存的,因此建議主辦單位,思考如何置入在地的文化,使觀光客在熱鬧活動中,除了看見先民的傳統技藝產品,也能趁此活動認識岡山的在地文化。如皮影戲表演、壽天宮的古文物介紹、岡山螺絲博物館、眷村文化……等靜、動態活動,形成豐富的岡山一日遊,也為地方創造更多的商機,這也許是岡山籃籗會傳承轉型的生機。

梓官同安厝 尋根之旅

   
                                                                                
 
 
 
 
 
 
 
 
 
 
 
 
 
 
 
              王宏育

    小時候全家人和祖母一起住在日式宿舍(向岡山鎮公所承租),祖母很有威嚴,是梓官鄉同安厝的大戶人家,自幼裹小腳,100多年前嫁到岡山時還有丫環陪嫁,可見家境富裕一般。祖母嫁進岡山王家時,正是王家最顯赫的時候,我的曾祖父(祖母的公公)王福仁先生的哥哥王福信先生,是那時候的岡山區長(日本政府首任區長就敦請王福信擔任,後來又回鍋第三任)。在那個時代,區長的弟弟是有販賣鴉片的牌照,算是地方的大望族。舊式老人家當然是重男輕女,加上我自幼書得很好,所以祖母非常疼愛我,直到我高中聯考前夕,1972年祖母往生,享年84歲。記得小時後常常聽到祖母說到「同安厝」(台語發音)三個字,並不了解其意思。

    20154月初,舍妹帶二個雙胞胎女兒從日本回台省親,身為舅舅者要設計半日遊時,想到附近的彌陀漯底山,就到高雄市政府網站尋找附近還可順便一遊的景點,赫然發現到梓官區同安厝的張家古厝,而且照片非常典雅美麗,可惜沒有地址,便依照網站指示,打電話到梓官區公所詢問,經民政科王素青科長幫忙,終於到達祖母小時候成長的古厝,斯人斯地觸景生情,倍感親切,也不枉費祖母從小對我的疼愛。

    此回我當然有備而去,所以當古厝的志工黃玉蘭小姐拿出張家祖譜,我也拿出王家家譜,由家譜中祖母的戶籍謄本資料,找出父親張媽狀先生,黃小姐馬上說媽狀這名諱是我們張家祖先沒有錯,張聘當然就是咱們同安厝張家嫁出去的老祖宗啊 ! 兩本族譜終於取得交集,尋根之旅可謂成功。我再出示1979年二伯父從日本返台祭祖,順便到外公家(張媽狀為家父的外公)省親,拜訪張家古厝時的大相簿,數十張照片,黃小姐一眼就認出來,裡面有他們的曾祖母,祖父母,張瑞騰婆婆等親人,雖然有些長輩已經往生,畢竟血濃於水,頓時有一家人的熱絡之感。

    我也提到,梓官同安厝的張瑞騰表叔,是事業最成功的一位,創立了台灣三菱電電梯公司,不但雇用許多梓官同安厝的子弟為員工,待如親人,也回饋鄉里許多經費,甚至二伯父返台省親時,不但到台北張瑞騰表叔家裡聚餐,自幼一起長大的表兄弟好幾十年未見,分外親切,當然留下好幾張珍貴的照片。在那個物質缺乏的時代,瑞騰表叔還提供一輛賓士汽車供家父陪伴二伯父遊覽烏來、野柳、故宮等地專用,可見親情的珍貴。

    民政科王課長和黃小姐一直稱讚我手中的王家家譜製作的非常完整、理想,家譜後面還有許多醫學衛教資料,似乎有意向我索取一本,我看著黃玉蘭小姐手中拿著張氏祖譜精裝本,裡面還有我祖母、外曾祖父的資料,也很想向對方索取一本,但是礙於初次見面,似乎唐突而作罷,雙方盡在不言中。但是我還是要求以相機翻拍一些資料,如包含張媽狀先生的家族樹,甚至還有一幅張媽狀的畫像,仔細一看,和我祖母的年輕時的照片相較,臉型非常相像,不愧是父女。經過這一番相認相惜,黃小姐馬上很誠懇地邀請我這個突然來訪的外戚,明年大年初三,一定要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張氏宗親大聚餐,算是尋根之旅的另一項收獲。

    同安厝的張家追溯家族樹上層,可區分為三房,黃小姐帶我們參觀的張家古厝,是典型的九包五大厝,已有115年的歷史,古色古香,正面為大廳,兩邊是廂房,並有伸手及護龍,建築所用材料與手法均極講究,即為高雄市政府網站所展示。舍妹是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日本築波大學美學博士,看到了這些非常優雅的古厝,風吹日曬雨淋,許多地方已經斑駁,甚至坍崩,也有部分地方改建的較現代化,已不復昔日風貌,心痛如刀割,覺得非常可惜。

    加上管理家譜的黃小姐又提到,曾經有文藻外語大學的教授來參觀張家古厝之後,對於古厝精巧細緻的窗檽,古色古香的門檻,詩情畫意的彩飾讚不絕口,也心疼未妥善保存。舍妹有感而發,提到在日本極端重視古文物,花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經費來維護古蹟建築,訓練優秀的修補工匠師父,給予很高的薪水待遇,像德川家康的東照宮,簡直不計成本維護。台灣若不以國家之力,加緊保留古蹟、古文物,可能再過不久,破壞殆盡,只能空留遺恨。

    當天有特別拜託黃小姐,指引我到祖母出生的二房古厝參觀,當我走入這幾間廂房庭院時,不由得想起一向最疼愛我的祖母大人,還清晰記得她每天早上起來,總是先以蘆葦莖汁把頭髮梳的很整齊,再裹上纏足的小腳,穿上整齊端莊的衣飾。更清清楚楚的記得,當她80歲的某日下午,在庭院餵雞的時候,頭往下彎撿拾物品,就在我眼前倒下不起,這種典型中風發作,日後讀醫學院時才恍然大悟,往事歷歷,祖母在天之靈,知不知道這個孫子已經成為醫師,經常囑咐上了年紀的病人,千萬不可頭往下傾,萬一因而中風就不好了,歷史的因緣巧合,令人驚奇;重遊祖母成長故地,圓滿的尋根之旅,令人溫馨,我想這就是一代一代的人生吧 !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2016新春 岡大會與金鐘獎影后 朱芷瑩 有約

 
2016年新春的第一天(大年初一), 岡大會與去年金鐘獎影后
朱芷瑩 在岡大滙館 進行一場見面會.
 
下午2點30分, 在吳師兄的引言下,美麗開場了.
 
 
 
朱媽媽 隨行, 並吐露當年對 朱芷瑩從影的辛苦
,朱媽媽還心疼地表示 希望她轉幕後......


                                            影后 朱芷瑩自述 從小 對演藝界的高度興趣
                                            與自信
                                            也陳述 小劇場 與電影的不同 . 當被問及最思
                                            念的家鄉味,她回答: 公園附近的小吃(肉丸
                                            豬血湯等), 被問到用客語
                                            台語 或 廣東語 演戲時最自然時 ?  影后很自
                                            然地回答: 用平時使用的 台語 最讚啦 !!
       
 
與來賓輕鬆的Q & A 後, 接受蔣榮欽院長致贈的
戀戀岡山,  阿公店溪文學獎作品集 , 王淑甄畫家的
速寫岡山畫 及社區雜誌. 

 
岡大滙館董事長 陳金波也贈送30周年紀念會服
作為紀念.
                                              
                             所有岡大會成員與影后 芷瑩 的合影

                                    
                              李依霞老師帶領前峰國小 小記者們 與芷瑩學姐
                                      留影紀念
                                             
                                主持人 武強家族 與 芷瑩 合影紀念
                                      
                        影迷 蔣奐巧與同學脫下白袍 也趕來 簽名 留影喔!!
                                               
                                    可愛的小粉絲也前來觀看影后
 
小男孩羞怯地與芷瑩合影
                                                 
                                                 
                                     芷瑩為粉絲們簽名作紀念 .
 
短短的90分鐘, 在溫馨 ,美麗充滿春意的氛圍下
2015年金鐘獎朱芷瑩影后與岡大會有約的活動
畫下完美的句號.
 
觀賞更多朱芷瑩片段影片: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