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瀨南鹽埕的皮影戲團(二)──復興閣





薪傳獎的雙福──許福能、許福助


作者: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皮影戲的由來傳說


 皮影戲的真正起源,根據現有文獻記載可查的至今約有一千多年歷史,惟仍眾說紛紜沒有確定的答案。其中有一傳說:西元140187年間,中國漢朝漢武帝劉徹因思念已逝的夫人──李婉,終日鬱鬱寡歡、不思朝政。當時有位方士齊少翁為取悅漢武帝,於是用紙剪成李夫人的肖像,並以燈光投射紗幕,加以煙霧映出李夫人飄渺的人影,讓漢武帝感覺李夫人的魂魄已回皇宮,因而龍心大悅回復正常的朝政與生活。齊少翁使用幻術,牽引李夫人(李婉)的倩影(魂魄)與漢武帝相會,這一方法古代稱之為牽亡術,現代稱之為精神醫療,不管是信仰或醫學,卻造就了此一歷久不衰的藝術。


 


台灣皮影戲由來的傳說


    每次邀請許福助先生教學,總會聽他說明台灣皮影戲來源傳說:在1661年期間,明朝末年鄭成功父子攻佔台灣時,鄭氏部隊中有位福建潮州皮影戲藝人阿萬師跟隨鄭成功來台,當時寧靖王朱術桂非常喜愛皮影戲,經常邀請阿萬師表演供眾人觀賞,當時阿萬師表演皮影戲都以潮州調之唱腔為主,因此就將皮影戲稱之為『潮調仔』。


    鄭成功病亡後,清兵大勢侵台,鄭氏部隊潰散,阿萬師帶著隨身行囊由台南安平往南逃亡,當抵達高雄縣彌陀鄉,發現一座小山(漯底山)風景優美、山型奇異、居民善良,因而決定留下傳授潮州皮影戲技藝給當地居民,從此皮影戲就在彌陀地區盛行,尤其是瀨南塩埕的張氏家族,也造就了彌陀成為台灣的皮影戲窟。



 


復興閣戲團的由來


    1998年台灣的皮影戲團僅剩下五個戲團,都位於高雄縣境內,其中兩團,復興閣、永興樂都在彌陀鄉塩埕村(瀨南塩埕),可見當地早期皮影戲人才的濟濟多士。復興閣的原名為『新興皮戲團』,1915年由 張命首 先生(1903~1981)所創立。張命首從未受過漢文教育,但由於為人謙虛、生性好學,在當時封閉的庒腳地區卻能分別向張奢、李看、吳天來、吳大頭等四人學得皮影戲文戲經典,所謂上四本:〈蔡伯皆〉、〈割股〉、〈蘇雲〉、〈白鶯歌〉誠實不易,張命首統合四家文戲之大全,且精通後場各種樂器,所以才能培養出許福能(1923~2002),許福助昆仲,先後都能得到中華文藝薪傳獎。1959年張命首將該團交由徒弟,也是女婿的許福能接掌並正式登記,改名為『復興閣皮影戲團』。


 


師徒傳承戲團的因緣


台灣傳統戲團的傳承(包含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為了不願將賴以維生的技藝外傳,多數以家族成員居多,較少傳承他人,惟復興閣皮影戲團,張命首只生三位女兒,二女兒張月倩在1955年許配給徒弟許福能,因此在1959年將復興閣交由徒弟兼女婿許福能接掌,其中除了許福能在學戲過程中非常認真,漢文基礎也不錯,另外是張命首不忍其一生所學從此斷根,因此提早交棒。許福能也沒有讓恩師失望,從1969年起,許福能開始致力於皮影戲的推廣工作,並於1975年隨同恩師張命首北上台北中國電視公司『蓬萊仙島』節目中,介紹台灣皮影戲藝術之美,接著又在『藍天白雲』、『美不勝收』節目中展現台灣皮影戲表演的技藝,1979年許福能等受邀到台北市新公園音樂臺演出後,讓復興閣皮影戲團聲名大噪。


 


復興閣的第三代──許家班


復興閣皮影戲團是台灣唯一由師徒傳承的皮影戲團,(目前為止尚無其他戲團)至今已傳至第三代,由於接手的第二代、第三代都由許家成員擔任團長,因此也被稱作『許家班』,現任團長 許福助 先生於1999年接任主演工作,並於2001年擔任團長,復興閣第三代正式開始。


許福助先生於1955(18)跟隨張命首學習嗩吶(北管樂器),但並未加入皮影戲團,而是與張萬同時加入吳文曲在布袋戲團擔任後場的樂師工作,歷經兩年,因收入微薄,無以維生,轉而跟隨張澄波師父學習二絃、笛等樂器,並參加八音團,在此白天就到台灣糖業公司農場擔任農場工人,賺些工資以增加收入。此時正逢高雄唐榮鐵工廠招收工人,前往報考而錄取,隨後並考取汽車駕駛執照,心想應該有了固定職業與收入,可以好好的學習喜愛的樂器、發揮專長,沒想到工作三年,唐榮鐵工廠被迫關廠,只好轉入高雄縣燕巢鄉一家汽車貨運行擔任貨車司機,專門載運環球水泥公司礦石,就是這個緣故,經同行告之高雄建台水泥公司招考司機,為了安定工作,經順利考上後,從散裝車到總務交通車,最後擔任廠長座車司機,生活、上班時間總算安定下來,這時候已經三十歲(1967),五哥許福能因無子嗣,因而表示希望正式向他學習皮影戲以便往後接棒。


 


從傳統到創新


在傳統的潮調仔皮影戲中,講究的是『七分後場,三分前場』,可見後場的配樂及唱腔是重於前場演技, 許福助 先生從十八歲開始學習嗩吶、二胡、二絃、笛等學器,加上天生的一付好嗓子,真是潮調仔(皮影戲)不可多得的人才。筆者訪問時對復興閣排練、玲瑯滿目的獎盃感到好奇,經 許福助 先生告知,他四十九歲參加歌唱比賽,五十二歲開始得獎至今已獲得八十八座獎盃,1992年奪得五十歲以上組總冠軍,難怪他的口白、唱腔都那麼清晰、有韻味。


2005年,許福助獲得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之後,即思考著往後皮影戲表演的劇本要如何突破百年來的中國戲碼,因此積極搜集台灣民間信仰、民間故事資料改編寫成劇本,讓觀眾能從皮影戲中認識台灣本土文化與信仰,最近已編寫完成新戲碼『南鯤鯓傳奇』,並已獲得台南縣政府邀請,希望前往台南縣境演出。



 


復興閣從台灣邁向國際


1980年,法國巴黎大學學生李安寧(Anne Riston)慕名到台灣,希望能學習台灣的皮影戲,經台北藝文界推薦來到高雄縣彌陀鄉復興閣拜張命首與許福能為師,李安寧遵照古禮儀式拜師研習兩個多月造成轟動。學成歸國後並自組皮影戲團表演,這是台灣皮影戲傳承的第一個國外學生。緊接著復興閣受邀國外演出不斷,簡述如下:


1987年:受邀新加坡戶外演出


1990年:受邀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1991年:受邀美國紐約文化中心演出


1994年:受邀加拿大渥太華巡迴演出


1995年:受邀法國巴黎『台灣偶戲節』演出


1998年:受邀法國『亞維農藝術節』演出


2000年:受邀美國洛杉磯演出


2002年:受邀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等地演出


2004年:受邀瑞士柏恩等地演出


2005年:受邀日本「飯田偶戲節」演出


2006年:受邀捷克、法國、瑞士「台灣藝術節」巡迴演出


2009年:受邀法國夏維爾偶戲節演出


 


薪傳獎的精神


復興閣的第一代傳人 張命首 先生雖然沒有得過薪傳獎(當時也沒有薪傳獎),但以他的藝文才德不管是皮影戲文武場的音樂功力:鼓、鑼、絃、嗩吶、板仔等樣樣精通,同時國術、氣功武藝高強、廚藝精湛,可謂文武雙全;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修身養性功夫及胸襟,教學從不藏私。筆者曾經拜在門下習武,一年多時間從未見過 張命首 老師父動氣,教導完全憑著耐心。因此他的徒弟許福能1986年得到民族藝術個人薪傳獎,緊接著在1991年再度獲得民族藝術團體薪傳獎。第三代的許福助2005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這些都應該功於復興閣創團祖 師張命首 先生立下的典範及精神的傳承。同時許氏昆仲默默耕耘才修得雙福。


全台唯一的岡山航空生理訓練中心






           陳素媖曹正昌 何怡諄 蔣榮欽 採訪  蔡玉幸撰稿


航空醫學的訓練重鎮


座落於岡山鎮內的「國軍岡山醫院」,前身為民國27年創建於昆明的「第二空軍醫院」,隨政府播遷來台後,因應台海空戰任務需要,增設「航空生理訓練室」,提供飛行人員之生理訓練迄今,為國軍軍陣醫學中有關航空醫學研究的訓練重鎮。其醫院組織架構分為三大部分:醫療部門、行政部門及航空生理訓練中心。我們此行以採訪「航空生理訓練中心」(簡稱航訓中心)為主。邱文耀院長開場白地以其專業知識,簡單而深入地介紹航訓中心,邱院長表示:「航訓中心是模擬高空中飛行所遭遇之各種狀況,讓飛行員依照狀況不同,而有不同因應技巧,以免於飛行中造成身體上負荷或傷害。」


目前全國三軍所有飛行員的航空生理訓練,都在國軍岡山醫院的航訓中心進行。航訓中心主任由具心臟內科專長的楊誠恕副院長擔任,教育組組長由曾在美國受過航空醫學專業訓練的江國超醫師擔任。江組長引領我們離開院本部,經過航訓中心大門管制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樹木扶疏、綠意盎然的庭園,航訓中心便轟立在其中,令人有高深莫測的感覺。


航訓中心江國超組長以簡報方式告訴採訪人員訓練中心沿革及設備,並講述每一設備的使用時機及操作方式,簡報完畢後帶領採訪人員參觀各項訓練設備,且一一介紹設備概況。


航空生理訓練中心


航空生理訓練中心,民國47年成立,多次派遣資深航醫官、航生官及航生士官赴美空軍基地接受種子教官訓練,並陸續增置國際級水準的設備,譬如:低壓艙、空間迷向訓練機、夜視鏡、彈射椅訓練機、人體離心機等。航空生理訓練中心主要軍陣醫學任務在於提供:(1).三軍空勤人員航空生理訓練(含高空環境教育訓練、空間迷向認知及緊急逃生彈射訓練) (2).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高G耐力(G為重力Gravity之縮語)訓練 (3). 陸軍夜視力、夜視鏡訓練(4). 三軍空勤人員航空醫學教學工作(5). 國軍航醫、航護及航生官培育訓練(6).空勤人員航醫鑑定飛安諮詢 (7). 三軍空勤人員體檢 (8).飛安事故調查諮詢(航空生理醫學調查部分) (9).支援三軍飛安教育、航安班、儀器飛行教官班……等專題教育。


 


學習防範技巧 減少飛安事故


「航空醫學」是指健康的飛行員進入高空減壓或重力改變的環境,例如:大氣減壓、高空缺氧、加速度的影響,因而產生空間迷向、大G昏迷等狀況。而航空生理訓練則是藉由地面裝備訓練,認知飛行環境的危險及飛行生理威脅之知識,並學習防範技巧進而減少飛安事故發生,提升國軍戰力。以下介紹各設備 :


人體離心機訓練:當飛行員駕駛飛機對地攻擊後脫離或戰鬥機作急轉彎、筋斗、從俯衝中帶起機頭,均可產生過大的G力,而G力對人體的生理影響為:身體大量血流沉積至下肢或腹部,造成眼及腦部缺氧,當G力到達4G 時,眼睛會失去正常功能但仍有知覺;到達5G 時會影響腦部功能,進而失去知覺,即是產生大G昏迷。人體離心機訓練即是為使飛行員學習正確抗G動作的不二法門,目的是讓受訓人員精進抗G動作及了解大G昏迷防護措施,強化G力昏迷危害的警覺性,防範因大G昏迷所導致的重大飛安事故,此為深具作戰訓練的效益。


夜視力及夜視鏡訓練系統:此裝備是讓人員熟悉夜間搜索目標技巧,並學習夜視鏡正確的使用方法,提升夜航飛行安全。夜視力教室可進行夜間目標搜索教學,並有夜視鏡調校區及光害效應體驗座艙。而地形模型台展示海岸及陸地不同之夜間景觀,模擬500呎高空夜間飛行情境,模型台可作為360度旋轉,且月亮的位置和亮度均可以依訓練需求調整。此為國人設計,達國際級水準之先進設備。



高空低壓艙訓練:高空低壓艙訓練目的在模擬高空缺氧之環境,提供空勤人員體驗減壓環境、大氣壓力變化、高空缺氧對人體的生理影響及防範的方法。高空缺氧是高空飛行中最危險之單一事件,常為飛航失事肇因,因此飛行人員需熟悉機上供氧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隨時對高空缺氧症狀保持高度警覺心。此外在高空因減壓所引起的高空減壓病症狀包括:屈痛、頭痛、氣梗……,故在飛行中有這些狀況出現時需立刻降低高度,且落地後人員立即送往高壓艙中接受治療。



空間迷向訓練:空間迷向發生原因為:人體演化乃適應地面環境活動,而在飛機飛行三度空間活動時,大腦會對空間定位產生錯誤解讀,而有錯誤認知進而產生錯誤行為,例如,平飛轉彎時,可能產生直飛或爬升之錯覺,做出了錯誤致命的判斷。空間迷向訓練機可模擬定翼機和旋翼機不同控制系統及飛行動作,座艙內視窗並提供高度逼真的艙外視野,模擬各種飛行天氣、地貌和各種飛行錯覺,讓飛行員了解空間迷向的危險及特性,學習信賴儀表的重要性,熟悉克服錯覺的方法,以維持飛行安全。此亦為國人設計,達國際級水準之先進設備。


彈射椅訓練:為用於戰鬥機飛行員彈射逃生訓練之用,使飛行員熟悉緊急彈射逃生程序,減少彈射傷害。



飛行員損失是金錢無法估算


採訪人員在徵求同意後試坐彈射椅,體驗高空緊急求生訓練,採訪人員試坐時覺得很緊張,走出彈射椅後有鬆一口氣的感覺,卻更體會出飛行員的訓練是辛苦且壓力很大。江組長說:「飛機損毀是好幾億的損失,可是損失飛行員卻是金錢所無法估計。」可見飛行員的重要,訓練一個飛行員,國家耗費的時間及人、物力是無法估算的。最後,我們感謝邱文耀院長的精闢解說,及江國超醫師帶領現場參觀各項訓練飛行設備,也讓讀者瞭解岡山航空訓練中心在全國飛行員訓練歷程的的重要性。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