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佛是什麼?什麼是佛?


          余添義 
                      路竹高中校長退休(曾任蘭嶼、彌陀、岡山國中校長)
  中台山中台禪寺副住持見達法師蒞臨岡山普剛精舍,主持梁皇寶懺法會,開示時問大家「佛是什麼?什麼是佛?」。從字面上看「佛」這個字,表示佛是「弗人」,不是一個人?但實際上佛是一個人,他是印度悉達多太子,放棄王位,經過六年苦修,體悟到「眾生皆具有佛性,眾生皆是佛,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証得」,只要放下妄想、執著,人人皆可以成佛。那佛是什麼?佛是一個被大家需要的人,大家皆希望離苦得樂,解脫煩惱,大家的人生都像「弓」字,都是曲曲折折,迂迂迴迴,苦惱萬分,佛為大家開了兩條高速公路「ll」一條叫做「慈悲」,一條叫做「智慧」,只要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然後放下一切執著、妄想,大家都可以成佛。見達法師的開示,相信對大家一定有很大的啟發。

  那什麼是佛?可以從「佛‧法‧僧」、「覺‧正‧淨」、「體‧相‧用」九個字來說。「佛‧法‧僧」一般稱為「三寶」,大家都具有這顆如意寶珠。

  「佛」就「覺」,「佛性」就是「覺性」,「覺而不迷」,眾生都具有覺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能「見‧聞‧覺‧知」,就表示你有佛性,你有覺性,只要你把持一念清淨心,你就能體會的到,可惜大家都追逐外境,看到外面的境界念頭就一個接著一個產生了,就迷失了,於是煩惱也跟著來了。一時的快樂,換來的卻是一生的痛苦,一念之差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可不慎哉!只要你懂得一見外境,立即迴光返「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不爭高低多少,不論成敗得失,「處處作主」,這個「覺性」就是「佛性」,「眾生本具法爾如是」。

  「法」就是「正」,「正而不邪,一般指釋迦牟尼佛所開示悟入的佛法,也是指一切身心世界,人事萬物,我們面對外面的境界、遭遇,只要起「正念」,而不起「邪念」,或者將「邪念」轉為「善念」,然後不執著善念,放下善念,歸於「無念」,「無」的意思就是「不執著」,「念而無念」,那就是「正念」。所謂「一念不生見如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持能「覺」能「知」的「當下」一念清淨心,「萬法一如」,「正而不邪」,那就是「法」。

  「僧」是「淨」,「淨而不染」,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為世間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境界所污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慈悲為懷,方便為門,接引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煩惱,那就是「僧」。一般指「出家人」其實「在家人」若能「淨而不染」,「出離煩惱家」,雖未出家,但已現「出家相」了。

  「體」是理體,指體性、法性,本體而言,如佛性、覺性、空性即是;「相」是事相,指表相、境相、法相而言,如、色、受、想、行、識、身心世界、人事萬物等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相」,「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體」,「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是「用」,知道遊山玩水,欣賞山水的美麗,甚至用來發展觀光、發電,但也知道山水是許多元素,因緣和合而成的「表相」,緣聚則「有」,緣盡則「空」,珍惜山水之美,山水之用,盡心盡力,做該做的事,但不加以執著,所謂「體相本自然」「體用本不二」,「相」「用」都要歸「體」。我們這一念清淨心,具足「體」「相」「用」,珍惜而不執著,理想而不妄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兩邊,處處作主」,大家若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神志清明」,那大家就是「神明」,若能進一步,「堅住正念,隨順覺性」「處處作主」自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家就是「佛」了。

  「佛法不但講情緒管理,更進一步講心念的管理」,大家都有「三寶」,「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就是「體‧相‧用」就是「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人生自然福慧圓滿,安祥自在,祝福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紀念林茂生教授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台灣教師節賀卡設計比賽頒獎

  時間   : 2024 年 03 月 10 日 地點  :  成功大學力行校區台文系館 88154 教室 得獎名單  : https://pen.de-han.org/311/2024/titchiong/titchio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