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哈瑪星的傳奇~ 不爭名逐利的藍英仁醫師



                                                                                                                                                                                                                    蔡慈雲 蔣榮福 採訪

在高雄捷運橘線西子灣站一號出口不遠處的「柯診所」裡,有位人稱「哈瑪星傳奇」的骨、外科神奇手,當地居民,以及很多不遠千里而來的病患,都相當仰賴這位視病如親、醫術精湛的「藍英仁」醫師。

                                         優秀溫厚,來自岡山的孝子醫師

對於自己的顯赫名聲始終非常低調的藍醫師,他是岡山子弟。祖父藍在,日據時代擔任保正,最早住在台上里附近,也經營「彈珠汽水」生意;父親藍丁印,是留日的耳鼻喉科醫生,早年在岡山開業行醫。東京出生、排行老大(父母育有四男四女)的藍醫師,自小成績優異又生性乖巧,再加上祖父、父親的殷切期許,一路從省岡中(現在的岡山高中)初中、南一中、台北醫學院醫學系順利完成學業。民國六十年畢業,本來想到美國留學的他(班上同學幾乎一半都出國了),因為父親的極力反對:「兒子出國就像丟了,不會回來了!」孝順的藍醫師因此聽從父親的話,留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實習、擔任外科醫生。

                                                                                                  學多學穩,扎實的醫師養成訓練

他自己回憶說,當年的實習生涯,各科訓練時間很長而且都非常扎實,雖然選的是外科,其他科也很熟悉。加上當年台北榮總算是早期台灣很重要的醫院,在北榮的六年實習、看診經歷,遇過許多千奇百怪的病症或開刀經驗,因而練就他一身判斷精確、宛若神刀手的功夫了!
在北榮的歲月,幾年的辛勤奮鬥後,除了擁有豐富的看診、開刀經驗,有了相當不錯的一席之位外,幫許多政要、大人物醫病、開刀過,也看盡許多政壇人士行事醜陋的一面。只因為念及父母及岳父母、家族長輩年歲漸長都住在南部,基於長子肩負重任的使命感,加上妻子不習慣北部溼冷的氣候,他毫不戀棧北榮的一切名聲與成就,遂在民國六十六年搬回、定居高雄。

                                            不戀名位,只問職志的高尚醫德

回到高雄後,透過學長的引薦,在建國四路和「蘇恆山婦產科」合作,加設了一般外科,直到民國89年才結束。
在這段期間,藍醫師不僅負責外科部門的一切事宜,有時候還要支援婦產科的緊急救助。醫院裡的一般外科還設立了「燒傷中心」(當時高醫仍未有燒傷中心),很多燒燙傷的病患都來此就醫,還有,當時屬於國營機構的碼頭工人,常常有意外受傷需要急救的病患,也都送到這裡,所以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有時還得支援或指導麻醉科處理狀況、甚至婦產科也幫忙過,而這些跨科領域的本領,其實都歸功於當年在北榮的各科實習。他笑著說,當年在婦產科就實習了半年之久,對於接生的流程早就非常熟悉,甚至產房裡發生的各種意外狀況,也都見識過,自然也懂得如何因應了。那些年的外科病患數量、工作量都相當龐大,有時剛吃完年夜飯,就被醫院急叩過來。他還打趣地憶起當年,太太總是調侃他:「睡前跟你說什麼都沒聽到,醫院電話一響就跳起來…。」可見醫生的工作是多麼辛苦,而當醫生的另一半又需要何等的包容與擔待啊!

後來由於蘇恆山醫師年歲大了,決定退休不看診,才結束了這段合作的事業。不久,也是南一中學長柯醫師的邀約,在哈瑪星的現址成立了「柯醫院」,以骨外科見長。因為鄰近碼頭,早期許多遠洋漁船的工人,出海前都習慣先割盲腸,所以當時的盲腸開刀業務相當繁忙!此外,碼頭工人意外多,常有些特殊而駭人的狀況,所幸當年嚴格又務實的實習、看診經驗,讓藍醫師救回無數的生命,也博得眾多病患的感謝與信任。後來,雖然哈瑪星地處偏遠又逐漸沒落,卻因為他的仁心仁術,在口耳相傳之下,不只是當地的居民依賴他,更有許許多多遠道而來的病患。
近年來,由於柯院長年紀已大、醫院設備老舊又嫌不足,加上大醫院競爭激烈,柯醫院規模漸漸縮小,現已改為「柯診所」。不過,親切的藍醫師也自承:有好多病患都變成好友關係,有何重大的病痛或疑難雜症,甚至大手術之前,都要跑來徵詢他的意見才安心呢!宅心仁厚的他,秉持醫師的職業道德,以幫助病患的理念為上,覺得「救人」是最重要的要務,沒有名醫高高在上的驕傲姿態,不會為了鑽研利益而汲汲營營,反而還常常幫助一些貧窮困苦的病患呢!

行醫多年,覺得最感壓力的就是親自幫太太開刀;而最難過的就是面對病情嚴重已無法挽回的病患。總是把病患當成家人般看待,不會誇大病情嚇唬病患,該勸誡、或嚴厲導正病患觀念的行事作風,在在展現了明快果斷、醫病至上的好醫生風範,著實贏得大家的敬重與佩服!




                                        滿心愧疚,尊重孩子的和藹父親
提到當年為了符合祖父與父親的期許而唸醫學系,是否也會要求孩子學醫呢?藍醫師露出慣有的招牌笑容說:「以前我父親本來也希望如此,都是我幫一兒一女求情的。我都覺得讓孩子唸他們喜歡的科系就好了。」提起兩個孩子,他更靦腆地道出一個醫生父親的心聲,由於選擇的是外科,平時工作太忙,所以孩子成長過程的教養事宜全由太太一手包辦,因此他特別覺得對孩子深懷虧欠之感,以及對太太的衷心感謝,也完全支持孩子的求學、就業選擇。
 
臉色紅潤、說話直率的藍醫師,讓人看不出他已年過七十了!原來,多年忙碌的醫師生活,習慣早起的他,以前都會先打打網球再到醫院上班,後來年歲漸長,多以走路當運動,而且滴酒不沾,閒暇時喜歡看書,生活非常規律。而今,在醫療環境與健保制度下,藍醫師寄予厚望的是:讓醫師都能保有原來的職志與初衷,讓所有的醫療機能恢復,避免醫療黃牛來破壞該有的體制。

         抬眼望向西子灣的夕照拂亮大地,藍醫師的溫情與精湛醫術也暖烙了所有的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