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任十外年來佇高雄誠濟國小、國中擔任台語文教師,用伊的教育熱情佮為台灣文化掖種、生湠的理念,奉獻予伊教的學生,伊講每一擺學期開始第一節課,攏會佇烏枋頂懸寫一句話:「語言是文化的土壤,母語是靈魂的故鄉。」用這句話來勉勵學生,可見伊傳授台語文,毋但是教囡仔學話,閣猶有傳承台灣文化的用心。伊惜花連枝,這款的精神,值得咱的敬疼。

一張古地圖,美麗的山河,是我夢中的故鄉!遐的一切,不時佇我的頭殼內盤踅;對乳育我世世代代性命的母土,我永遠珍惜、感恩。畢竟,「家園」是咱性命的根源,毋管大抑細、闊抑挾,嘛毋管富裕抑散赤!
嘛因為按呢,吳正任用「走揣惡地山河」來做這本散文集的册名,確實有伊深沉的心意。這本冊分做兩輯,「散文輯」收二十五篇作品,攏將焦點囥佇地方文化、自然、人物佮田園頂懸,會用講是「地誌」的詩書寫。伊寫植物、寫海銀塗的傳奇、寫人物、寫布袋戲……,嘛寫〈番仔契〉(新港文書)、踏查伊能嘉矩《台灣踏查日記》的舊路──統合來看,這是台灣地誌書寫的範本,透過全面的調查、採訪,深入每一個所在,將地方的自然生態、歷史發展佮人文特色,用文學的筆寫出來,紀錄而且嘛展現地方文化的多樣性。我認為,這是吳正任這本散文集上有價值的所在。
收佇「附錄」有四篇,包括台語唸音、囡仔劇、華台平埔語的調查參雜記等,雖罔有較雜淡薄,毋過對這本散文集的正文嘛有補充、對照的作用。其中〈Mahanru‧部落‧Mahanru〉表面上是華台平埔語的調查筆記,卻是一篇誠讚的散文,無收入去「散文輯」,可能是因為使用華文寫的關係。
總是,我讀吳正任這本散文集,對伊用全心寫土地、用台文寫地誌的用心,會用講相當佩服。遮的散文攏毋是冊房內底的空思夢想,吳正任是一步一跤印,行踏故鄉的土地,走揣前人的跤跡,才會寫出遮呢好的作品出來。我真歡喜有機會代先讀著伊的作品,向望伊繼續寫落去,為台灣的地誌散文寫出開闊的新天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