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男 張詠斯 蔣榮欽 何怡諄 蘇晏德 吳坤忠 採訪
橋頭鄉的省道拓寬,道路看來寬廣整齊,再加上高雄捷運的興建,橋頭鄉變得「傳統中帶有新氣象」。 緊鄰省道旁,有間傳統四合院的祖厝,擁有190年歷史的「橋頭林家古厝」就隱身在橋頭老街小巷弄內。
嘉慶年間渡海 立基鳳邑仁壽里
橋頭林家開基祖 林為物 先生,祖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二十七都西邊鄉,乾隆嘉慶年間渡海溯典寶溪而上,立基鳳邑仁壽里新鄉土,即今之橋仔頭街,舊名小店仔。由於該地有大井,取水方便,林為物在此經商及租佃田地,並設私塾課子讀書,除擁有廣大田產且聘福州師傅起造閩南樣式馬背大厝。
緬懷先人 成立基金會
二次大戰後,林家日益昌盛,後裔子孫多向外拓展長才,並在各行業中展露崢嶸。為緬懷先人德澤,家族共議以日治時代地契記載林春桂為名,於民國八十四年設立林春桂文教基金會,並以政府拓寬省道台一線徵地的補償金為基金,用以推廣文化教育事業。黃曉蘋總幹事說明:「基金會主要活動以公益為主,例如,舉辦過『康乃馨之愛』全省母親節徵文活動、與圖書館合辦藝文活動、蛋糕彩繪,最近也與橋頭文史協會舉辦『花與綠單車行』。」
重修祠堂 永續香火
原本的林家佔地有八百多坪,歷經幾代的拆建出售僅存現址,散居各地族人為保存先人文物,在原正廳重修祠堂。廳外檐柱下的橙形柱珠為清朝早期作品,正廳前三關六扇門,上層的櫺花與下方的隔扇十分雅緻,中間的人物花草雕刻手法更是細膩。正聽大門門聯,鐫刻林家祖先訓示後代子孫為人處事之道 -「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正廳內擺設祖先林為物排位,兩側掛著木刻對聯「禮儀傳家寶,詩書裕後珍」,彰顯林家重視規矩禮儀,更勉勵後代子孫勤讀詩書。
林勝得先生語帶風趣地說道:「開基祖先林為物,台語發音與吻仔魚很近,所以,後代子孫是不吃吻仔魚,甚至吻仔魚也改稱白飯魚,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
獎學金 敬老金 激勵後代宗族
基金會黃曉蘋總幹事接著說 :「為鼓勵年青族人回來參與宗族活動及增加向心力,基金會在每年的清明節前會舉辦才藝展,包括書法、詩詞、攝影、美術等及動態展覽,讓族人上台表演也增加彼此的熟識。」,「此外 基金會為鼓勵宗族後代,凡上高中、大學、研究所的人都頒給獎學金;六十五歲以上的族人則發給敬老金。」多年下來,每年都有百位以上宗親回來參與盛會。
一條細線牽繫著
每年的清明節前,歷經九代的林家子孫,總如鮭魚般不約而同的回到橋頭宗祠祭祖,林家宗祠對林厝後代子孫而言,如同牽引風箏的線圈,不管風箏飛得多高多遠,在地上仍有一條細線牽繫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