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地方認同的文化認知模式─台灣岡山劉厝里與眷村居民在地「生活經驗」之分析



             獲獎心得                 劉柯薇


公益信託族群和諧基金舉辦「台灣族群關係研究論文獎助計畫」,讓關心族群議題的研究者,藉由機會交流所持對族群概念的理解。劉柯薇岡山人因研究岡山劉厝里與眷村居民的論文受族群和諧基金會肯定而獲該獎助


大學就讀台灣文學系時,「族群」對我而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一種來自於對書中人物的理解,而不存於生活之中;是歷史中曾出現過人們的一種自我定位,有時甚至可說是一項可被挑起的情緒反應。它可以是一種結果,也可以是一種理由。但在我看來,它也僅是一種選擇,一個人選擇自己要以怎樣的角色活下去。


跳離文學 移居花蓮


跳離文學的世界,我走向人類學。從淡水移居花蓮,方位變了,角度也不一樣了。尤其是因為遇上生命經驗截然不同的人,讓我對於事情的瞭解有了更豐富的視野。我的兩位指導教授,一位台南人、一位美國人,在與老師討論研究的過程中,我體驗到想法透過語言不斷碰撞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族群」,有時可直譯為「種族」,但就我的理解是因為生命經驗、背景不同,對事情的理解就有不一樣。


與美 國指導 教授接觸的經驗並未激起我對族群議題的興趣,意識到自己靠近「族群」、「認同」,是因為我的阿美族ina (媽媽)


部落中 孤立無援


2006年參與一項研究計畫,我到距離花蓮市車程兩個小時的阿美族部落,一開始「學生」的身份、「漢人」的身份,讓我在部落中孤立無援,甚至感受到一絲敵意。日復一日,人們逐漸習慣我在教會中、街道上出現,終於有一天,在部落中我有了阿美族名字、有了ina,建立起非血緣因素的擬親關係。但一直到參與慶典活動,及度過一些重要的家族聚會後,我才成為了ina口中「真正的女兒」、「自己人」。這個經驗對我非常重要,也因為我在部落的家人,讓我體會到原來自己在這裡有「家」,族人看到我說「妳回來了」,讓我發現這是「自己的地方」,也令我意識一個地方所凝聚的情感,不僅是因為地方,更是因為認同,這並不受「族群」的影響。能將彼此拉近的關鍵原因,便是對這個地方、地方上人群,的那份濃濃情意。


回到岡山,在花蓮的阿美族、撒奇萊雅部落經驗,讓我徹底地感受到從族人眼中的「他者」進入「我群」時,那種包容、接納與無條件誠摯情感的流露,是讓我感動而不忍離開的主要情愫。因此,「地方」成為我論文研究的議題,主要理解的核心是對「地方」的依戀,更具體的說,是對「地方上人群」的情感連帶。


不同時空 吟唱不同的時代之歌


以岡山作為研究場域,可以說是源自於個人因素,一種對原鄉的思念,但更深的理解,也發現這個地方隱含時代意義,一段以1949年為背景所開展的故事。如同把兩岸的發展,視為存在於不同時空下的兩個生命延續,有類似之處,卻吟唱著不同的時代之歌。當我開始進行「地方認同的文化認知模式台灣岡山劉厝里與眷村居民在地『生活經驗』之分析」為題的研究時,我首次走進眷村、國宅、閩南聚落,和「裡面的人」聊天,我著實感到驚訝,生活背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但生活地域卻又如此鄰近,這種以空間去衡量情感所產生的錯覺令我感到暈眩。同一塊地方上生活的人群,大家的「認同」竟可以如此多元。


聚焦於地方認同


這篇論文,嘗試側重於不同類別的「認同」,聚焦於「地方認同」,而不以「族群」作為理解核心,但卻以「族群」為背景去理解「地方」,及進行「認同」概念的剖析。所以,記錄許多地方上各族群的故事,不單是個人的、群體的,也有涵蓋不同族群間彼此緊密互動的。有些是友善的,有部分帶有敵意。


生活經驗大於「身份」的定位


論文最後強調「生活經驗」的重要性大於「身份」的自我定位,就如同筆者寫道:「地方歸屬的概念,建立於由自我主觀為核心、與他者互動為成因的機制裡,在多數的情況下,人們以雙親籍貫、出生地、成長地等作為「你是哪裡人?」這項提問的回應,但是超過1 / 5的生活經驗均在此地形成,甚至其居住年限達50年以上的報導人,在訴說岡山時,不僅能侃侃而談,且連帶著豐富的經歷與細膩情感的表達 (論文第145)。所以,在「地方」的議題下,「族群」可說是一種自我定位的方式,卻不是人們對地方情感累積的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誰都的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存在、互動著,因此「族群」是人們生活於地方上、社會中,所選擇的其中一種角色,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存在,更無法以此作為評斷一個人的標準。人與人間本來就存在著異同,即使最親密的家人也有差異,不管將「族群」作為理由還是結果,都只是一種說法,在這論文中「族群」對於「地方認同」的型塑不是唯一的因素,對於「自我認同」亦然。


未踏進人類學領域時,「族群」對我來說是個模糊的觀念,在開始瞭解人類演化過程與各種生物間的適應歷程後,「族群」已不再模糊,「我是誰?」的答案相當簡單,我是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你呢?


~~僅將論文中的謝辭作為結尾~~


我愛這個地方不只是因為它美,而是因為它讓我知道自己是誰


論文下載網址:http://www.etd.library.tc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729109-1704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