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樂群村

 

 樂群村


      為日治時期岡山地區位階最高的官舍區,屬於將領以及佐級(校級)等高級軍官的宿舍,全村的整體規劃、個別官舍的庭院造景、建築格局、建材(台灣紅檜)使用皆相當講究。國民政府後接收使用的國軍眷戶也屬於高階軍官或將領,多數房舍空間及主要結構均未更動,保留原有形貌。


許戇生與「臨濟宗岡山布教所」

 

                                                                                                      



   圖片:許宋智惠 文字:劉天賦

 

   許戇生家族世居岡山中街,為岡山重要地方仕紳。日治時期臨濟宗東海宜誠和尚至岡山發展佛教,與當時的「警悟堂」的幹部合作,於1935年開設「臨濟宗岡山布教所」,為當時岡山街第一間佛寺,許戇生於1937年當選高雄州臨濟宗宗務議員。戰後臨濟宗岡山布教所改回原名「警悟堂」,1948年改名警悟寺,1958年改名警悟禪寺至今。


譯霆 & 景璿 WEDDING

 

日期 :202514

地點 : 高雄萬豪酒店 11

新郎 : 鍾譯霆  新娘 : 邱景璿 婚宴






 

臺灣擬啄木(Taiwan Barbet)

 





五色鳥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中國大陸、香港作台灣擬啄木鳥臺灣話花仔和尚花褂鳥),又作臺灣擬啄木台灣擬啄木,是鴷形目鬚鴷科擬啄木屬下的一種鳥類。這個物種是臺灣特有鳥類,主要以果實為食。

   這個物種的體長約20—22公分,其身體大部分為翠綠色,而頭部則有藍、黃、紅、黑四色,故得名「五色鳥」。其叫聲為單調而響亮的「嘓嘓嘓……」,因類似敲木魚的聲音,而另得「花和尚」一名。五色鳥的繁殖季在4—8月之間,期間會啄樹洞為巢,每窩產3枚卵,1315天孵化,幼鳥會在2329天後離巢,是臺灣四種一級洞巢者鳥類之一。

  成鳥整體上為體型圓胖、翅膀圓短、頭大尾短的粗喙鳥類。其眼睛虹膜紅褐色;鳥喙黑色,嘴基帶有剛毛;腿足暗灰色。其頭部顏色較多:臉頰、頭頂、耳部為藍色,眼先後頸紅色,額頭、喉部黃色,眉線黑色,前額及喉側也有較窄的黑色條紋。身體的羽毛主要為綠色,其中背部、翅膀是帶有紅色斑點的深綠色底,胸腹側則是淡綠色(或鮮黃綠色),越接近尾端會越呈黃綠色。胸部上方為藍綠色帶紋,下方為紅色帶紋。尾部外側為蒼綠色,內側除中央尾羽外,為黑褐色。雖然其關係與啄木鳥相近,但五色鳥的鳥喙構造實際上並不如啄木鳥般可用以啄木取食,其粗厚的鳥喙較適合用以將原有的枯樹樹洞拓寬、整理並作為鳥巢使用。雌雄相似,但雌鳥後頸上的紅斑相對於雄鳥而言範圍來得較小;而亞成鳥的黃色喉部相對較淡,當中偏年輕的個體會有膚色眼圈裸露。幼鳥的顏色則明顯較淺而不鮮明,且也有裸露眼圈。與中國擬啄木相比,五色鳥體型略小於前者且頭頂亦非黑色。與金喉擬啄木相比時,則可以以五色鳥的黑色眉紋區別。


   五色鳥為僅分佈於臺灣的留鳥,通常分佈於海拔2400公尺以下的地區,生活於中低海拔地區的闊葉林樹冠層及其他次生林中,是一種森林型樹棲型鳥類。其偏好的棲息地是潮濕和炎熱的地方,對植被沒有特別具體的需求。雖然這個物種是森林鳥類,但五色鳥亦常見於市區的公園綠地、校園等人造環境,也能容忍相對較高程度的人類干擾,例如台北植物園

   五色鳥成鳥為完全的食果性鳥類,但育雛時會捕捉昆蟲,作為幼鳥的蛋白質來源。五色鳥在覓食果實時是以機會性的方式覓食,通常果實越多的地方其造訪頻率越高,每次的取食時間大多小於5分鐘。經其消化過的果實通常較易於發芽,是一種種子傳播者。


   五色鳥採一夫一妻制繁殖,其繁殖季位於4—8月之間,通常在3月時雄鳥就會開始尋覓適合的樹開始挖洞。五色鳥偏好外側相對健康而內部較腐朽的枯木使用,且比起單子葉植物更偏好選擇樟樹,這可能與樟樹質地較軟而易挖掘有關。其巢洞口為圓形,洞口大小與其體型有關,挖掘時間可達三週,通常會在直徑15—30公分的樹上掘出向內9—13公分,再向下22—42公分的布袋型巢穴。一對成鳥可在一個繁殖季中鑿出多個洞穴但並不一定會使用全部的樹洞。在相似體型的鳥類中,五色鳥屬於繁殖時間較長的物種。其白色、無其他斑點的卵略呈橢圓形,每窩產卵3枚。並由雌雄鳥輪流孵卵,雛鳥約1315天孵出。雛鳥孵出後由親鳥共同負責育雛,幼雛需要約2329天離巢。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攝影:鍾榮仁

 


六龜美濃趣 剛剛好的一日春遊

 

  

       
 
 
放空心思,走入郊外,即使是一天的旅遊,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美好!

   要不是剛好販賣所與高雄市文化局合辦這場春遊,也剛好謝武強擔綱一日導遊,加上老天爺的賞臉給個好天氣,這群32位同好方能有緣同車一起歡樂。

   早上10點準時從岡山老人活動中心出車,老老少少,一車子的歡笑聲不間斷。今天的司機大哥,車開得平穩,車速適當,恰好欣賞沿途風光。謝武強導遊在行車中,正解說今天的活動行程。


   第一站-「里長台灣鯛」,乍看下無法理解其意思親自造訪後才得知,「是里長伯在餐廳旁養殖台灣鯛,供給自己的餐廳烹煮料理」,里長的台灣鯛採用生態養殖的方式,活水上層養殖鯛魚、下層養殖泰國蝦,從產地直接到餐桌就是最短路徑,肉質鮮嫩完全沒有土味。傳聞里長也將台灣鯛分送當地貧窮家庭共食而獲得美名,在里長服務處懸掛獲贈的「魚肉里民」匾額,近看後才發現匾額真正寫著「有魚有肉給里民」,可見里長博愛的寬宏氣度。


   在「里長台灣鯛」周圍拍完團照,前往第二站 -「新威森林公園」,海拔約200公尺,早期是全台最大的苗圃之一,佔地約30甲,以培育熱帶林苗木為主,以桃花心木、竹子、杉木最多。全區春夏綠意盎然,遊客中心旁有一條約2公里的桃花心木大道,冬末春初,綠葉會轉呈紅黃色,成排的林木延伸成天然廊道,吸引許多遊客來散步,也是熱門的婚紗拍攝景點。我們當然不遑多讓,拍張團照留下紀錄。

   下一站的「池田屋」,屋齡96年,是六龜區唯一具有歷史建築身分的日式老屋。日本人池田兵太郎於1929年建造「池田屋旅舍」,做為日本人及日警主要的招待休息處所。1961年轉由高雄客運公司承購作為客運站使用,之後,肩負起六龜區、茂林區、桃源區等地住民聯外交通的轉運站,直至200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池田屋就地取材,房屋的基礎及牆體取用荖濃溪卵石及溪畔菅莖當材料,以漿砌卵石及編菅莖夾泥的特殊工法,有別於一般日式木造建築的磚造基礎、編竹夾泥牆體型式。我們到訪時,剛剛好巧遇楊恩典口足畫家,她當場作畫,更起身介紹她展出的每幅畫作,能親眼看見傳說中的口足畫家,是這趟旅行的一大確幸。



 

    走過一個街頭,在轉角瞧見「洪稛源」,早期是六龜蕃物交易所,結合了店舖、起居、倉庫為一體,只有一層樓,但空間變化豐富,外觀於轉角處以圓弧造型修飾,百年古厝修復後重現昔日原住民、閩南、客家等先民「物品交易站」的故事。現在有咖啡館來進駐,到六龜走春就要來此喝杯咖啡感受文青氣息,運氣總是眷顧我們,六龜高中同學正在此環境劇場拍攝紀錄片,翩翩舞姿演活了六龜的歷史傳說。

   最後一站,「美濃菸仕物所」是菸葉輔導站的木造日式建築,建於1931年,至今已90幾年,2022年政府按原本輪廓修建並重新開幕。其場域名稱的由來,「菸」代表美濃傳承菸葉的歷史文化,「仕」因為菸葉產業帶動美濃經濟發展,造就了許多博士及人才,「物」透過菸葉轉作造就美濃風土物產,「所」菸葉輔導站所在地成為培養青年產業的所在基地。今天,剛好販賣所就是帶領大家來參觀 「美濃菸仕物所」文創事業,透過舊木料設計讓空間呈現出最原始的狀態,更導入地方物產及青年產業,讓空間有不一樣的商業運轉。

   短短的一日春遊,在剛好販賣所的安排,及謝武強的詳盡解說下,感受到新創產業,除了要有年輕人的積極參與,更要融入當地歷史地理的元素,方能彰顯地方獨有的特色,當然,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鼓勵跟支持。

 

日期 : 202539

地點 : 六龜 美濃 一日春遊

後紅校歌首發!凝聚後紅精神,激勵學子前行

 

    


 

      適逢創校60週年,後紅國小迎來歷史性的時刻——首度發表校歌!

 

    31560週年校慶典禮上,全校師生將首次齊聲唱響這首屬於後紅國小的旋律,共同見證這場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校歌不僅代表學校的歷史與精神,更是凝聚師生向心力的象徵,能夠激勵學子勇敢逐夢。為此,校長親自撰寫歌詞,並由楊慧玲老師邀請吳安樂老師譜曲,以輕快且充滿朝氣的旋律,帶領全校師生用歌聲凝聚力量,傳遞後紅國小的教育理念與願景。

 

    歌詞描繪了後紅國小優美的校園環境與學習氛圍,紅樓映照晨曦,象徵著學校歷經歲月洗禮,依然蓬勃發展,成為孕育人才的搖籃。歌詞也傳遞學校的願景:「溫馨、多元、創新、卓越」,道出後紅國小始終秉持的教育精神,也蘊含著對學子的無限期許——勇敢探索、持續學習、永不停歇!

 

 

【後紅甲子·薪火相傳】—— 紀念泐石設立緣由

 

    

 



    六十年來,學校如同穩固的燈塔,照耀著無數學子茁壯成長。為紀念這個重要時刻,學校特別在怡心園設立「後紅甲子紀念泐石」,不僅象徵校史傳承,更承載著對未來的展望。

 

歷史的見證——育英樓旁的石頭

 

    這塊泐石並非新物,而是原本位於育英樓旁的石頭,曾默默見證學校成長,陪伴一代代學子求學時光。它承載著後紅的記憶,如今在校慶之際,遷移至怡心園,賦予新的意涵,象徵後紅國小承先啟後的精神。

 

書法名家題字——文化與教育的交融

 

    石碑上的題字「後紅甲子,串聯無限」,由本校傑出校友蔣榮欽先生引薦,特邀書法名家蔡明富先生揮毫。蒼勁有力的筆觸,不僅展現藝術之美,更彰顯後紅精神的綿延不息。


 

艮卦之位——穩健成長的象徵

 

    泐石正面朝向東北方,契合《周易》艮卦之象。艮為「山」,象徵穩定與承續,《周易·說卦傳》云:「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寓意學校六十年來的厚實根基與未來的蓬勃發展。同時,艮卦「山」的意象也呼應《論語》所言:「仁者樂山、仁者靜、仁者壽」,期許後紅師生如山岳般穩重寧靜,厚德載物,代代相承。

 

後紅學脈,生生不息

 

    泐石碑文:「肇自創校六十載,風華相續,歲月積澱,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願後紅代代傳承,學脈永續。」這段話不僅總結學校六十年的歷史軌跡,更道出了後紅國小教育精神的核心——傳承與創新。這塊泐石將長存於怡心園,見證後紅學子的努力與榮耀,提醒我們珍惜傳統、勇敢迎向未來。

 

    在這甲子榮慶之年,我們向歷史致敬,向未來許願。願後紅國小在穩健中成長,在創新中茁壯,讓「後紅甲子,串聯無限」的精神,綿延不息,永續傳承。

       

 

樂群村

    樂群村       為日治時期岡山地區位階最高的官舍區,屬於將領以及佐級(校級)等高級軍官的宿舍,全村的整體規劃、個別官舍的庭院造景、建築格局、建材(台灣紅檜)使用皆相當講究。國民政府後 , 接收使用的國軍眷戶也屬於高階軍官或將領,多數房舍空間及主要結構均未更動,保留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