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大崗山超峰寺與筆禪書法

                                                 



 彌羅港文史協會 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前言

不久前與朋友探討岡山地區嘉興里(五甲尾)的牛車部隊時,讓我想起兒時每年都隨著母親乘坐牛車,一群人到阿蓮大崗山超峰寺參拜的情景。那個年代以牛車載人載貨是常見的街景。後來隨著時代進步,上山參拜禮佛,改坐馬車加上帳篷遮陽避雨,舒適了許多。

台灣早期的信仰,佛、道不分,只知道持香拜佛,媽祖、王爺、觀世音菩薩、元帥都認為是神。大崗山超峰寺外觀,是道教的廟宇建築,內部既沒有乩童、也沒有輦轎,其實早在1665年創建時,就是佛教出家修行的所在。早期台灣真正的兩大佛教聖地,是高雄阿蓮的大崗山與苗栗的獅頭山。大崗山更是佛教法派,崗山派的發源地。

大崗山超峰寺在1665年(永曆19年)明末遺臣沈光遠(超光禪師),在大崗山腰闢山,築草茅為寺「超峰寺」。

1731年(雍正9年)名僧紹光法師重建茅草屋,奉祀觀世音佛祖。1745年(乾隆10年)《重修台灣府志》雜記寺廟篇「超峰十觀音亭,在崗山,僧紹光建」。記載超峰寺的前身為「超峰十觀音亭」,由紹光師父所建。

目前所見的超峰寺,則在1763年(乾隆28年)由當時知府蔣允焄所建。從《鳳山縣采訪冊 》記載中「觀音廟……在大崗山腰,嘉祥縣北五十七里,屋十間,額超峰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府蔣允焄所建,光緒六年(1880年)李建成纂修」得以證實。

1905年義敏上人協助永定上人重建超峰寺,永定上人秉持傳統佛教精神,在台灣南部阿蓮開創正統佛教道場。接著開照和尚,開參和尚,法治老和尚承先啟後,超峰寺就成正規佛寺。

1942年(昭和18年),日本政府為改變台灣人民傳統的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在八月一日將超峰寺、蓮峯寺、龍湖庵、淨蓮堂等四所寺院合併為大超峰寺(即新超峰寺)。

1948年(民國37年)開照和尚率眾重修超峰寺、觀音殿及兩邊廂房,同時增建寺後的三寶殿。

飛瓦傳奇的傳說。

傳說蔣允焄為了籌建超峰寺,所需磚、瓦必須由大崗山下搬運至山腰建地,當時大崗山尚未開發,山間小路,𥑮石崎嶇陡峭難行,人力資源有限,車輛(牛車)無法到達,因此蔣允焄散布一道消息:超峰十觀音亭將有高僧佈道,觀世音菩薩也會顯靈,有意聆聽者每人手中必須攜帶瓦片、磚塊等前往。頓時大崗山鄰近部落信徒,爭相走告,一傳十,十傳百,累計數千人,每人持磚、瓦各一,沿著山路走到超峰十觀音亭。建廟所需材料,一夕之間集結而成,最終完成超峰寺的建造。這就是飛瓦傳奇的故事。

龍湖庵

這裡早期只有出家女眾修行,1908年(明治41年)由超峰寺永定法師所建,以「龍隱碧湖」之意涵命名,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三寶佛。從祀觀音菩薩、韋駄護法,左右偏殿供奉達摩祖師與地藏王菩薩。龍湖庵內最有名的是大悲樓藻井(大悲出相圖)以及心佛字體壁畫。2017年龍湖庵整修時拆除原體保留,目前保存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筆禪書法的緣起

本人退休後,閒暇時段都會前往大崗山登山健行,活動筋骨,在登上超峰寺旁階梯廣場時,看到一群人在教導遊客練習書法,書寫方式與傳統的書法完全不同,每位學員站著雙手握筆,懸肘含胸,前弓後箭,以腰為軸,以身運筆,輕鬆自然擺動,很像打太極拳,非常特殊,經近身一見,才知道是特殊身心靈的養生書法筆禪書法。由黃華山老師親臨指導。

黃華山老師在1947年出生在彌陀舊港里的小村莊,在少年的時候,每次遇到鬱卒的事情,發現每到要交週記或以大小楷書寫作業的時間,就覺得煩惱逐漸消失,所以才慢慢去研究其中的道理。後來當兵或工作的時候都以執筆書法來斷煩惱。

黃華山老師因緣際會,在大崗山超峰寺遇到劉維善居士,當時就常常去山上跟他請教討論禪宗公案,像是景德傳燈錄、還是碧嚴錄、無門關,這個無門關就是無門慧開和尚,應該很多人聽過他的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大家覺得非常平易近人,聽了會心內會歡喜。在禪宗的思想裡面,常常會講親切,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想法在理解上互相有感應,程度高的人就比較能親近到那些比較深的開示。

外離相、內不動為禪,過去祖師大德都在交代,人的感官有限,智慧也有限,不要輕易的認為自己看到的東西是真的。

用禪來講書法:在書法上有一些在最基本的事情上,但是常常會遇到障礙,譬如說我們在拿筆的時候,手腕這樣凹,手卡卡的很快就容易痠痛,怎麼能放輕鬆?然後有很多人提倡臨帖,放在旁邊這樣刻這樣磨,眼睛還要一下看這邊一下看那邊,還要照顧到手的痠痛。也有人流行抄經,如果這樣抄經,當然是很快可以體會身體不是自己的,是無常的,但是要進一步領悟金剛經裡面的無相,還是人家說無明,都是離得很遠。一般寺廟裡面的師父也會常常提醒大家,念阿彌陀佛也是有方法,不是隨便胡亂念,在書法上面也是一樣。

中國書法基本教材從唐朝到現在一直沒有什麼改變,春秋戰國以後,思想開放,那時候都是席地而坐,沒有椅子,所以寫字的姿勢都是由上而下的那種姿勢,筆會與地面自然而然的就會合乎圓錐體的滾動,這也是毛筆的自然物理特性。在這樣的環境遇到適當的思想,就容易從實用意義進化到藝術意義,尤其魏晉南北朝那個時候戰火不斷,那時候就比較多避世或是養生的想法,如果在佛教就叫做出離心。在書法上,王羲之就達到歷史上公認的最高,你們應該也有聽過書聖或者是蘭亭序的這些說法。這已經從是很標準的從實用意義走到藝術意義,大家的推崇都是在心靈意義上面的事情。

日本就學習唐代文化,他們到現在還保留很多書道的理念,後來的禪思想影響日本書道很深,就是把禪與靈性融入書法,對學生學習書法有很大幫助。

 

黃華山書法教學本著下面幾個重點:

1、 道法自然:

身體運動會自然有圓形的迴轉,像是打太極拳一樣,都是畫圓。要求順暢,不能有執著產生,筆的圓錐體也是自然,筆能適合物理的滾動,與自己成為相應的整體,筆法上也要減少刻意的加工,不管站姿或是坐姿都順應自然。

2、 融合禪宗的思想

研究過禪宗各種公案的聽眾,應該可以知道禪不是用理性去看的,人在理性之外有另外一個人,像是我們左右腦一樣,左腦基本上就是代表現在這個時代,一切就用理性,用規則,用是非,要用左腦了解藝術根本就很奇怪。因為左腦的世界不了解右腦,所以平常時也不會刻意去開發右腦,教育大部分都是左腦的。這在身心靈的平衡實在是很不利,我們在看很多師父開悟的詩裡面都可以看到,他們表達得常常都是境,不是在講是非。我們再說右腦是圖像的,是很具體的,有一個世界的。我們在書法上如果只關心字的結構,怎麼樣規矩,沒有去注意運動,沒有去注意自然,就像是光用左腦看事情一樣,要想離開無明就很困難了,甚至於初步要想靈性跟身體平衡都很困難。所以說以書入道就是這樣。

3、雙手合抱

剛剛講左右腦平衡,在身體上面就像是平衡電位一樣,身體就容易平衡。像是人家氣功裡面有的發功狀態。尤其站著的時候前後腳像是弓箭步,吸氣、吐納,全身畫圓,這樣容易跳出原來右手的習慣,用全身體去運筆,可以讓身心達到平衡。

4、滿摹法

因為每個人的才情不同,理解事情的高度也不一樣,一般人要靠自己寫出好看的字實在也很困難,所以也是需要臨摹,但是臨摹有很多種方式,一般臨摹都一心三用,注意力就會放在線條上,很難照顧到自然的運動,沒有自然的運動就會離書道很遠。滿摹過去都有文獻在講這個事情,就是把帖子放在蠟紙下面,一筆就把它寫出來,不要刻意的去刻去補,如果寫到比較不自然的帖子,也很好發現剛剛說的不自然的物理,若是要重新思考的時候也是可以很好體會這個道理。

    黃華山在超峰寺與劉維善居士結緣,學習禪宗哲學,領悟其中奧妙,將無形的禪與有形的毛筆,巧妙結合在一起,以身運筆寫出自身的真情,發乎自然的意境,身心都能自由發揮通暢,作品自然能被人接受與分享,因而創立了與傳統書法不同的「筆禪書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