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第三屆阿公店溪文學獎 國小組散文評審感言



第三屆阿公店溪文學獎國小組散文評審感言


 


                    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


 


  連續舉辦三屆的「阿公店溪文學獎」,在主辦單位高雄縣岡山鎮大專青年協會、岡山區各級學校和地方熱心人士共同協助下,近幾年逐漸開枝散葉,每年的參賽作品質、量俱增,阿公店溪流域學子因為書寫自己故鄉的風土民情,而更加深入了解鄉土、珍惜家園。


 


 今年參賽作品總共收到176件,其中,國小組散文就有121件,仍是最大宗的作品,除了量的增加,寫作題材也相當多元、豐富,除了書寫自己土生土長的故鄉、校園,大岡山地區的自然地景-大崗山、漯底山、阿公店溪,岡山最具規模的河堤社區公園,充滿人情趣味的傳統文賢市場,極具傳奇色彩的田寮鄉石頭廟,頗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橋頭鄉五里林水流庄「扛柱仔腳厝」,都躍然紙上,成為學童的書寫材料。


 


 另外,近幾年興起的地方節慶活動-烏魚文化節、虱目魚文化節,也引起學童的關注,去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岡山地區大淹水,也有學子將親身經歷寫成「八八風災淹水記」,紀錄刻骨銘心的水患,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就前3名的作品評析,第一名戴子寧的「在漁村曬烏魚子的日子」,鉅細靡遺描寫蚵仔寮漁村冬天曬烏魚子的繁忙景象,文筆流暢,畫面很有張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二名蔣庭睿的「阿公店溪畔的蘆花」,作者觀察到阿公店溪秋冬蘆花盛開的情景,借景抒情,真情流露;第三名郭芷瑄的「漯底山之美」,以遊記方式揭開漯底山的神秘面紗,標高僅53公尺的漯底山,在其筆下有如絕世名山,令人為之神往。


 


 「阿公店溪文學獎」顯然已成功喚起了大岡山地區學子愛鄉愛土的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