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遠近聞香,40多年傳統口味的「後紅肉包」


                                                                                                                             李天裕 黃燈銅 謝武強  張哲男 蔣榮福 採訪
 
生活困頓 遷徙求生

   第一代黃明歸老闆麥寮東勢厝(雲林東勢鄉)以農耕為業。早年在雲林老家生活不易所以跟著兄弟四處流浪找工作到過台東,也上山到六龜開墾農田。在六龜農耕時,曾幫忙一位賣早點的阿伯做工而開始接觸作早點生意。在六龜期間,黃明歸也結褵鄭秀枝女士。農耕生活自始不易,黃明歸夫婦自六龜遷移到關廟、台南做生意。民國59年過年前,夫婦倆帶著小孩移居落腳岡山。   


肉包早餐 口耳相傳

   來到岡山,人生地不熟,憑著幫人賣過早點,加上自己的腦筋動得快,純手工揉麵糰,一邊賣一邊改良。鄭秀枝在租屋處賣包子饅頭,黃明歸則用推車載包子到果菜市場兜售,鄭秀枝女士苦笑地回憶說:「我們是外地人,來到果菜市場賣包子,競爭壓力很大,賣得不好,一天只賣個30元;反倒是租屋店面賣得好些,一天賣個80元。」就這樣,一枝草一點露,黃明歸夫婦在租屋處,紮實地做起了生意。
  
過夜饅頭 彈性依舊

   黃明歸的大兒子黃世國,自幼就幫著父母親揉麵糰、打雜工,也學得一身做豆漿及做包子饅頭的好功夫,他說:「從麵粉的精挑細選,到老麵糰的發酵時間控制,全是憑著40多年的經驗傳承。」 他拿起自家的饅頭,用力捏成一團,幾秒後,饅頭非常有彈性的再膨散起來,他說:「這饅頭即使過了夜,彈性膨漲力依舊存在。此外,我們家的豆漿可是不加去泡劑。」

騎車邊喊 後紅肉包

   黃世國表示,早期眷村有位伯伯來盤貨,再用腳踏車載到眷村去兜售肉包,伯伯邊騎車邊喊著「後紅肉包、後紅肉包」。從此,「後紅肉包」變成黃明歸包子饅頭店的名稱。民國六十年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岡山附近工廠四處林立。早上起來趕上班,外出買餐點的人多了,黃明歸的肉包饅頭早餐在口耳相傳間,名聲散播開來了。

產品多樣 維持品質

   民國83年,黃明歸包子饅頭店遷移到現址,店名正式掛上「後紅肉包」
供應的產品也多樣化,肉包、菜包、蛋黃肉包、素菜包、饅頭、全麥饅頭、芋頭饅頭……等,第二代黃世國、黃世緯夫妻也漸次接棒。「後紅肉包」一向不做行銷道道地地把食材做好,維持應有的品質就是特色,黃世國也表示,曾經接到訂單要單日出三千粒包子,但卻是在品質不易維持的考量下婉謝訂單。

深耕岡山 奉獻公益 


   平時,黃世國也協助在地社區或社團活動時的早點準備;也參與後紅國小家長會會務。民國105年起,黃世國擔任後紅國小的家長會長,與范校長一起為學校校務四處拜訪地方仕紳與議員,為開拓學校發展的契機而努力。
   「後紅肉包」店,自第一代黃明歸由外地來到岡山奮鬥,第二代黃世國、黃世緯接續後,業務蒸蒸日上,事業從無到有,再奉獻於公益,「後紅肉包」的創業過程可為岡山年輕人學習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