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從百年竹仔門發電所古蹟想起台灣歷史 ( 下)

                                                                                                                                                                         李隆榮      張哲男

當時庄腳路都是彎來彎去的牛車路,大多依地勢地形、溪圳水溝自然行走而成,每經一次大雨或做大水,牛車路便改道。日治初期,便做交通道路改善規劃,測量人員將彎曲的庄仔路、牛車路,重新測量規劃,過溪硿橋,遇山打坑,成直線寬敞可供「自動車」(汽車)行走的「自動車路」。測量時很多地方,豎起高高的標竿紅旗,用望遠鏡測量儀,測量定位。蠻荒年代生活的庄仔人,從未見過此事,大家議論紛紛說:臭狗仔在變什麼把戲騙庄腳人。後來對各地,做全面的土地測量,測量後通知各土地所有人,前往登記,以確立土地權利範圍所有。這些措施,對清朝化外時期的台灣,什麼叫做「土地登錄」都渾然不知的平埔人,覺得臭狗仔,不知是在耍什麼?很多流言在庄內流傳,曾在清朝衙門做過事的庄人,便放話耳傳,臭狗仔要大家登記後,做為課稅用。後來印證,一些確是如此,在此流言下,很多擁有大片田地的人不敢去登記,怕被征稅,繳不起鉅額「田租」(田賦),因此,造成很多「無主土地」,日人就將這些土地視為「庄內公有地」,便將它登記在庄廟「三山國王廟」的名下。就這樣,造就了該廟日後,擁有大量廟產土地的緣起。庄路通往阿緱街仔內的自動車路做好不久,賣「自転車」(腳踏車)的日本商人,來到廟埕,騎著自転車表演一番,兜售那「硬奶」的硬車胎自転車,那時還未出現,灌氣車胎的「軟奶」自転車,硬胎自転車,二戰結束初期台灣曾再度被使用,我還騎乘過,我戴秀公所言實不虛假,台灣戰後倒退40年),庄仔人看後,便對那些推銷的日本人口出「三字經」說:騙肖!也不是這樣騙,那種車只有「撒咖仕」circus馬戲團的人才會騎的,那有可能我們買來騎。對從未接觸文明的清統庄仔人,有這樣看法是必然,勿庸置疑,彰顯出當時的人,對文明社會產物的陌生與無知。當文明社會的產物「自転車」滾進庄仔內,它的速度改變了生活步調,「贷切黑頭車」(計程車)、拖拉庫(貨車)由「自動車路」,駛入庄仔內,也把牛車的牛步比下來,粗淺現代化雛形,已漸露端倪,於焉成形。

1910年阿緱廳役所落成。1691年康熙30年間,阿緱社灌溉以竹葉林庄(長治)「火燒庄」(長興)一帶為中心,故名「火燒圳」。1921年大正10年(日本治台後26年)首建「鹽埔堤防」,「火燒圳」更名「隘寮圳」。1935年昭和10年隘寮溪北移,鹽埔堤防進水口取水日趨困難,逐在隘寮溪上游由山中,穿山鑿洞,挖掘一條引水山洞渠道,另闢隧道在「山豬毛」(三地門)出口處,建出水口一座,導流總長1013公尺1938年昭和13年完工「碰坑口」因而得名,即今稱為「水門」者,灌溉屏東縣市面積6775公頃。日本基於整治河川,以利水利灌溉並防止「做大水」之患1938年昭和13年(日本治台後43年)為阻擋隘寮溪南流,開始興築長6000公尺的「雨岸」(堤防)並於大路關寮(廣福、廣興)附近與莎卡蘭溪(武洛溪)合流,同時,再建鹽埔堤防,引水留置阿里港磚仔地(載興)與荖濃溪會合改善屏東平原長期水害。把隘寮溪、莎卡蘭溪(武洛溪)、荖濃溪、楠梓仙溪、杉林溪、蕃薯寮溪(旗山溪)等河水,導引匯集流入「下淡水溪」(高屏溪)使其流經東港出海,結束屏東平原,自古以來,遇雨氾濫成災的「做大水」恐怖災難。水門將清澈山水由山內導出,流入新闢水利圳渠「浮圳」(一般圳底都挖掘在地表下,它的圳底是平於地表,工法很特殊,在今水門至龍泉段清晰可見及下游完整新建圳溝,灌溉屏東縣市的一片廣闊農田,源源不絕,直到72年後的今天,功能依舊不慮匱乏之虞,堅實牢固使用迄今。對於水門完工啟用通水時,戴秀阿公有這樣口述:日人為尊重在地台灣風俗,特地聘請本地長壽八、九十歲人瑞、道士與日本神社主持,共同領頭,除日本要人外並廣邀地方紳士,共同從入口祈福而行,穿過隧道後,啟用通水。日人築隘寮堤防時,把持有耕地者,征以「奉事工」(不給薪酬的勞動),無法出奉事工者,便需以銀圓賑工。我外公當時,當然不例外,亦全程參與其事,施工期間逢「輪扳」則帶領庄內丁員,做伙去做「奉事工」,直到完工為止。

日本治台之前,台灣可說無「公共衛生」醫療措施及建設可言。鼠疫、霍亂、赤痢、瘧疾、天狗熱(登革熱)的流行疫病,隔時無隔月,時常發生,遑論醫療闕如不說,就連防疫是什麼更不用談。「肚子像水龟(腸蛔蟲、寄生蟲引致大肚),鼻孔口像青涕(細菌性鼻炎流青黃色鼻涕),臭頭像洪武(皮膚黴菌感染病變如史述明洪武帝之臭頭)」這是清據時代,對衛生惡劣,所衍生病患現象描述的「逗句話」。日本治台,以改善環境衛生,為首要要務之一,當然也包含交通建設,水電建設,都市計畫,戶政建立,港埠開發,設校普及教育,設法院建立法治,設警政改善治安……等齊頭並進。在1898年公佈「鼠疫訓令」展開根除鼠疫措施,不料還是斷斷續續發生,經追查發現疫情大多,來自於中國福建人,於是在1921年禁止「中國福建人」來台,以杜絕鼠疫復辟之後患,嚴格的防疫後,鼠疫才絕跡於台灣。在自來水無法供應的村落,先勸村人鑿井飲用井水,在庄內開挖排水溝渠。令每戶人家,將放養的畜禽豬牛圈養,不可放任到處亂闖拉屎撒尿。初時,過往大家已久慣成習,不以為然依舊如故。官廳大人初諭警告,不聽從警告再犯者則施以罰錢,再累犯者,便處以拘留,對改善環境衛生的用心與決心不打折扣。戴秀公對執行此措施有以下的描述:庄ㄚ人對日人的「禁令」不在乎,有人心存僥倖,認為豬牛也沒寫名掛牌,大人ㄚ那裏知道是誰家養的豬牛,如何找人罰錢,沒想到大人看到,在庄內亂逛的豬牛,便將牠驅趕,牠便會回槽,由此尋線找到飼主,便處以嚴罰,不久在庄內,亂走大小便的禽畜便消跡,每家也都蓋起「屎學ㄚ」便所(廁所),做好堆積豬牛糞的「糞嘟」,庄ㄚ人每以開玩笑自諷揶揄:臭狗臭臭,庄路嘜臭,揀嘸牛屎來逗。為了撲滅瘧疾,日政府勸導庄人晚上掛蚊帳而眠,督促庄人平日勤掃環境並訂「大清潔日」,該日,警察大人帶領全庄出動,督促整理打掃環境。在潮庄(潮州鎮)還設有「MALALIA防治所」(瘧疾防治所)對各庄頭學校施以滅蚊教育及防治措施,噴灑滅蚊殺蟲劑,從東南亞引進大肚魚,並在各地溝渠中,流放大肚魚繁殖,以食滅瘧蚊幼蟲孑孓。瘧疾防治所於二戰後1980年代功成身退,國民政府將它廢除結束,瘧疾在二次大戰前,已被控制絕跡,但戰後1980年代初開放觀光,由國外帶入瘧原蟲,使得台灣絕跡沉寂已久瘧疾,再度死灰復燃,由於戰後疏於對該疾病防範及教育,檢疫把關不嚴,因而前人辛苦的努力,毀於一旦付之一炬。今天狗熱(登革熱)疾病再度流行,亦恰如瘧疾復現,如出一轍。

時光重回到 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日清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戰敗,割讓台灣予日本10年後的19058月台灣第一個發電廠「龜山發電廠」在台北新店完工發電。12年後的1907年明治40日本台灣總督府為配合開築「打狗港」高雄港,築港工程需要,由日本台灣總督府電氣作業所,計劃興建「竹仔門發電所」。隔年1908年(明治41年)4月,台灣總督府工事部電氣課,便在高雄州美濃竹仔門處,開始施工。1909年(明治42年)1027日由台灣總督府土木部工務課完工。正式竣工前19091120日,已先輸電供應打狗港,築港工程電力之需,1910年(明治43年)1月舉行竣工典禮(此時中華民國還未誕生),是台灣南部最早的發電廠,總工程費10876佰多日圓,發電量每日2000仟瓦。1910年(明治43年)1月向台南、4月向打狗、12月向安平供電。1911年(明治44年)並提供自九曲堂取水,送往打狗(高雄)之「自來水道」工程用電。1912年(大正元年)8月,阿緱(屏東)亦獲得供電,屏東也因此,走入用電的現代化生活社會,告別大清帝國所謂「鳥不語花不香」的蠻荒年代。1914年(大正3年)旗山、1916年(大正5年)岡山亦先後獲得供電。

    發電廠在竹仔門上方的寬廣荖濃溪畔,築壩引水,進入電廠取水口,霸堤是以河面現有的卵石,就地取材,堆積而成。每遇雨季或颱風過後,常遭急流河水沖毀而必需要重築。溪水穿過約505公尺隧道後,被導入另一個開闊空間……引水渠道,為明渠的形式其斷面為倒梯形,材料為埋卵石混凝土,底6公尺,上頂10公尺,深2公尺,長為350公尺,引水渠道近電廠入水口100公尺處,設計有一利用水流,產生旋渦離心,以沉積沙石,防止沙石流入電廠取水口的特殊叉流池。渠道依山型而築,水流蜿蜒曲折緩緩前進,渠道兩岸竹林蒼茂,草木蓊鬱,綠意盎然,翠密灌木中野花豔麗遍開,行人溜走其間,但聞鳥鳴啼聲繞耳不絕,半天ㄚ雲雀鳥,翔停半空不停的叫聲,悅耳動聽且又那麼熟悉,整條河道倒映著山景天色,河川秀麗,水色隨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是相當難得的水岸空間。它的壓力鋼管直徑15公尺,長6665公尺,厚度38吋,其高低位差約為21公尺,位能釋放過程中,水流急速的經由壓力鋼管進入電廠發電空間,由於鋼管的存在,才能輕易瞭解水力發電的重要過程。在發電機室裝設橫軸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組4臺,最大設計用水量10立方公尺/秒,有效水頭227公尺,總裝置容量為1960KW4組發電機為德國柏林AEG公司早期產品,水輪機為FRANCISfdch)型,製造廠商為EscherwyssCOZURICH;日本代理商為東京的OKURACO4臺橫軸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組,預計運轉到2008年(民國97年),便將停止運轉退休,日後只供展示參觀之用,其實,2003716日內政部已列為國定古蹟,定名為「竹仔門電廠Chutsumen  hydro power Plant電廠控制室設於南側2樓,除控制4組發電機的運轉情況外,並遙控六龜土壠電廠,機組的發電,另外在控制室的儀表板上,還保留部分自日治時期使用至今的「安培計」及「伏特計」極為珍貴,甚具歷史價值。該橫軸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組,是現今世界唯一僅有,還在堪用發電的機組,他國現存該機組皆都已停用,只留做古蹟供人參觀,至今於世留存下來的機組數量,亦極少有限 。

   「竹仔門發電所」1909年明治421120開始運轉,啟肇打開打狗、台南、阿緱、旗山、岡山的發展不說,帶給台灣南部人民生活品質的提昇,才是最大貢獻所在,民眾受益匪淺無以言喻。該廠發電供電後,立竿見影的是使美濃地區,除引入荖濃溪水發電外,又開築「獅子頭圳」灌溉美濃、旗山大片旱地,使荒蕪蠻地變為良田,造就了美濃菸葉、稻作、香蕉盛產,成為物豐民富,人文薈萃的寶地,出「博士醫生」有名好所在,並促成產業重大變革,好山好水好所在是「竹仔門發電所」對美濃的恩賜貢獻,美濃何其有幸!它,同時促成高雄港、市的現代化。早期因電力供電充足,使台南、高屏帶動成為工商業者投資重鎮,工商業迅速發展成長。位於六龜的土壠發電廠(原稱土壠灣發電所),再度改名為「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土壠灣發電所」也是早期南部的重要電廠,建於 1917(大正 6)年 12 月,供電量 3600千瓦,不僅當時的高雄州,即連臺南州(嘉義街除外),也多以該竹子門、土壠二座水力發電廠為主要的電力供應機關。自 1977 年民國66年合併後,土壠發電廠重新翻修,從此改為遙控式水力發電廠,可惜當年翻修時,把古董級舊機組,報廢棄賣,未做妥善保存下來,成為日後一大損失憾事,沒有正確史觀教育的培養,招致當年欠缺遠見,便是今日的遺憾,二次大戰後的台灣,50年間此事不勝枚舉到處皆是,直到公元2000年後才見政府對保存古蹟文物之重視,甚憾之極!每次走訪該發電廠,常遇到大批日本觀光團參觀,我們如果把早期的文物建築,妥善保存下來,豈不是成為我們,今日豐富的觀光資產嗎?今日歐洲蓬勃的觀光事業,不就是如此建立起來的。二戰後「竹仔門發電所」及「土壠發電廠」1946年民國35年歸入「台灣電力公司」定名為「竹門發電廠」。1977530因應組織精簡,與六龜土壠電廠合併稱為「高屏發電廠」,竹門發電廠部份稱「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1992522竹門廠房列入「國家三級古蹟」1997131因組織調整廢除「分廠」名稱,改稱「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古蹟是先人的遺跡,歷史的見證,供憑弔追尋,仍是鑑之繼往開來的肇基,盼望日後台灣子民,不應輕忽古蹟的保存,做個有記憶的人,歷史不能遺忘 !



備註:本文由李隆榮先生草擬初稿後,委由張哲男先生修正內文定稿後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