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走入陳詠笙,看「是竹」亦「非竹」的竹編世界



          蔣榮欽 黃素燕 余佳穎 蔡明富 張哲男 何怡靜 何怡諄 志工們 採訪

   日本老師一度對我的剖竹基本功夫存疑,他質疑「在三十歲的臉孔,怎能看到六十幾歲師父的技術呢?

                         喜愛探究 人文歷史
     家住岡山潭底里,讀過嘉興國小、前鋒國小,最後由竹圍國小畢業,進入岡山國、高中的陳詠笙,就是喜愛探究人文歷史,大學如己所願進入雲林科大文資系。在系上眾多傳統技藝課程中,挖掘到自己的最愛,獨鍾竹編工藝。除了在學校的學習,他也積極利用假日或課餘時間到校外找老師學習竹工藝。

     大三時期,拜師凃素英竹編工藝家。剛開始,凃老師也質疑詠笙的學習毅力,但是陳詠笙每周固定去老師家,寒暑假也不例外,終於讓凃老師開始積極地為詠笙規劃學習歷程。凃老師嚴格要求陳詠笙竹編的基本功夫要紮實,意圖將陳詠笙訓練成一位竹編工藝老師。

                                    廣東福建 竹編調查
      大學時期,詠笙為自己訂下「術科專長就是竹編,而學科專長就是文化人類學。」結束在雲林的大學技能學習,他毅然回到南部發展竹工藝,並進入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做「族群與跨文化領域」的研究。這段期間,他研究客家的竹編工藝與廣東、福建一帶竹工藝的差異,更專程深入中國廣東、福建一帶客家庄,進行生活器皿與文化差異的調查。他說:「那段時間,我認識許多竹編師父,同時看見不一樣的竹編作品,累積經驗成為我創作靈感的來源。」在高師大的陳詠笙,除了學習如何當老師,對竹工藝的企圖心也慢慢變大,逐漸走往創作的路向。

                                    _雕塑概念 轉做竹編
           研究所畢業後,在社區大學從事竹工藝教學。2018年,陳詠笙前往日本,跟隨中臣一老師精進竹工藝學習,「中臣一老師,基本上是用雕塑的概念來做竹編,跟台灣竹工藝與設計結合,配合生活所需,兩者是不相同的領域。」,「工藝品與藝術品各存在高貴與美的地方,只是方向不同,一是生活實用,另一是觀賞用。」陳詠笙表示竹編走純藝術品的方向,在台灣還沒有人做,自己有點企圖心想嘗試看看。

                          剪頭髮 搭起竹編橋
         原本是美髮設計師的李冠霆,在幫陳詠笙修剪頭髮時,聊起竹編,也談到想在自己的髮廊外,搭個竹籬笆佈景喝咖啡。果真,竹籬笆的建立,搭起李冠霆與竹編的情緣。李冠霆跟隨陳詠笙,從剖竹基本功夫開始,再去南投凃素英老師處學習,精進竹編工藝。有一次,在工藝所跟隨日本中臣一老師的訓練課程中,李冠霆應用美髮的概念,創作出一個竹編的黑人頭,頗獲讚賞。就是這般巧合的情緣,陳詠笙成立「笙竹工坊」後,李冠霆一起推廣竹編工藝教學,創作竹編工藝品。



                      靈感創作 人腦唯一
        被問到竹編工藝會不會被AI 機器取代? 陳詠笙笑著說 「工藝品會被機器取代,但在幾年內還看不到。因為從選材開始,不同的年份、向陽、背光的材質會不一致,纖維質的特性也不一樣;在編織的過程,要用何種力道,呈現多少幅度,都是靠技師經驗而得。雖然,電腦可以長期歸納出數據來,現階段還無法做到,尤其是靈感創作的部分,更是人腦唯一。」 

                       





              尋找靈感 寧缺勿濫

        今年(109)九月,陳詠笙將在故鄉岡山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除了接客製的訂單外,也嘗試從生活中找靈感從事竹編創作,他說:「做一件好作品,贏過十件壞作品。」就是這樣的堅持,在沒找到好方法解決困境前,陳詠笙寧可作品拖著幾年,也不輕易完成。原本,今年(109)在香港有作品展,卻因肺炎疫情展延,他計畫明年(110),將在台灣辦竹編創作品展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