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紅穗鐵莧 及 粉紅日日櫻


 

 
            鍾榮仁 提供
                                                                    紅穗鐵莧  
 
 
 

粉紅日日櫻 

岡山農工日治時期老相片


 岡山農工日治時期老相片

                          劉天賦提供
                           
岡山農校學生遊行步行出學校
 
 
                                 1936年9月岡山農效國民學校第一屆學生稻米收割紀念攝影
 
                                       
岡山農校學生參加岡山神社祭典演出

苗栗 龍騰斷橋

苗栗 龍騰斷橋

攝影者 : 李澄濠






KCA 會館破土



      103年5月25日, KCA會館在眾所殷盼下動土開工,預計半年後興建完成,冀望KCA會館的成立可以達到「以產業育養文化,用文化推動產業」 的效果。

   

時間: 103525 上午十時
 
 
 

地址: 岡燕路31巷與維新東街交叉處

大幸福車埕廣場

   大幸福車埕廣場




     大幸福車埕廣場,除提供停車服務外,還備有冷飲
     咖啡 音樂 ,讓來客感受大車埕的幸福感滿滿喔 !

   地址 : 岡燕路31巷與維新東街
              交叉處

關懷弱勢孩童 富邦慈善基金會快樂營


關懷弱勢孩童  富邦慈善基金會快樂營

                          


                        時間 : 2014.04.12                              撰文 陳央潤

        這幾年陸陸續續地看著社會發展進步,卻依然有許多貧困的社會弱勢族群在夾縫中求生存,心中總是帶著些許的遺憾與難過在看這些群體只為尋求未來的溫飽而奮鬥。直到某天,在同事介紹下,機緣巧合認識到了岡山大專青年協會,個人的力量或許十分薄弱,但有著這麼些人持續地在推廣在地社區服務,在關懷著弱勢族群,我也能參與其中作為一份子,為我的故鄉盡一份心力。在有限的能力範圍扶持著弱勢團體,帶給社會正面的力量。

有天協會臨時接到一個委託,委託方是富邦慈善基金會,在地長久的發展受到慈善基金會的青睞,基金會評估將在本地舉辦關懷弱勢孩童活動,希望與協會方共同合作帶給弱勢孩童們美好的一天。在長時間的聯絡與溝通中,選定了前峰國小弱勢孩童,並聯絡在地企業滷味博物館舉辦一個參訪並可親手DIY製作滷味行程。

活動當日一早,就看小朋友們滿臉笑容的前來校園報到並分組認識帶領活動的志工大哥哥、大姐姐們,以及其他分組組員,很快就發現現場充斥了嬉戲歡樂的笑聲,許多小朋友們甚至飛快就打成一片,好不快樂。直到正式開幕式才勉為其難的分開,嚴肅地迎接將來臨的活動。

開幕完,立刻迎來的是滷味博物館參訪,浩浩蕩蕩地一群小朋友們集合上車前往館方,館方也十分熱情,一下車就有許多位員工媽媽迎接並帶領小朋友進館學習滷味製作的方法與流程,董事長並貼心的準備影片教學與小禮物現場有獎問答,雙方一來一回互動十分良好;而後,便是親手製作滷味的時候到了。場中小朋友幾乎都是第一次嚐試製作,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的狀態,恨不得大展身手做出最美味的滷味後帶回家跟家人共同品嚐。

從博物館回來已經近午,午餐時間的來臨也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事情,一回來便一組一組整齊快速地洗手返回位置等待排隊打餐,由於活動是針對孩童為主,必備不可少的薯條、濃湯等小朋友們最愛的食物,但在志工的叮嚀中,富含健康因子的蔬菜類也成為餐盤中不可少的一項餐點;而在用餐期間,來了個驚喜活動,伴隨著兩個大蛋糕推入現場,現場驚呼連連,趁此機會為四月壽星們加入了慶生活動,隨著生日快樂歌的響起,祝福深入每個人的心裡。

午休後迎來的是摺氣球教學活動,各式彩色氣球有長有圓一個個的製作出來準備進行組合,但也不時響起過度充氣而爆炸的氣球響聲,以及不絕於耳的尖叫聲。經過後續的著色與組合,小朋友手中也慢慢完善出氣球成品,每個人獨有的作品林立著擺放在桌上;時間也流逝而過,進行到最後結業式。

活動結束後,劃過相機中一張張弱勢孩童們開懷的笑容,心靈也浮現一陣愉悅感,那稚氣十足的臉上真誠的微笑,就是最大的滿足,也希望藉此機會帶給更多弱勢孩童正面向前進的力量,慢慢地耕耘灌溉總有發芽生長的一天。也很高興身為協會一份子,為在地貢獻一分力量。

 




 

 

 

 

管碧玲委員協同夫婿 訪岡山樂安醫院與彌陀吳家古厝


時間:103615
    管碧玲委員協同夫婿
        岡山樂安醫院彌陀吳家古厝
 
 
樂安醫院簡介   
 
 
 
 
 
 
    樂安醫院創設於民國8712月,設有精神科急性病床30床,慢性病床50床,於民國89年附設牙科,民國九十八年增設內科門診及身心健康管理,為鄉親提供完善、便利之醫療服務。「樂安」原為蔣氏之堂號,取「樂安」做為醫院的名稱,顯示本院是由蔣氏家族共同合力經營以緬懷先賢之訓勉外,並期許員工能以「樂群心安」的態度來服務所有的病友。
 
 
  吳家古厝簡介
 
 
      距今三百多年前,明朝永曆七年(西元1653),福建漳州人吳壽渡海來台,到現今彌陀鄉開墾荒地,後來吳壽之弟又與其他陳、蔡、李、張、易、高、林等姓的百姓相繼來這裡定居。吳家古厝為吳家宗祠,為二埒二進的三合院,建材特殊,「鳥踏」以下牆壁適用土葛砌成的,土葛的製作氏將不含砂質的重黏土加入土葛模中。
 

 
 



警覺眾生,悟參佛性,「警悟禪寺」與您結緣


 
 

                            李天裕 黃燈銅 蔣榮欽 蔣榮福 採訪

聖帝堂

 座落在壽天路與平和路口的警悟禪寺,早期在岡山人心目中稱為「聖帝堂」,創立於清光緒17 (西元1891)以崇奉武聖關公之「在家佛教」,是以儒為宗,以神設教之在家修行的民間信仰。擔任信徒志工多年,現為警悟禪寺管理委員會主委的廖石柱接著補充說明:「早期由鄉賢王全溪吳為義陳原莊萬福吳滿堂等籌建於「三合成」商行(今平和路協和五金行)樓上的在家佛教。日據台灣後的阿公店日驅繁榮,「聖帝堂」的信眾與日聚增,王全溪等建議將民間佛教改為公眾信仰。」遂於1904年成立獨立的鸞堂,並於1930年改為佛堂遷於現址,「警悟堂」之名於焉誕生。

 

皇民化

 吳明城法務副組長接著表示,日據時代「皇民化」運動推展,傳統宗教信仰遭抑制,媽祖廟被毀,因本寺改為佛堂供奉觀音菩薩為主祀,且迎日本皇族東海法師駐錫本寺,在當時受到特別的眷顧,成為北高雄日本人與岡山人的佛教禮儀中心。1948年再增設三寶佛祖供人參拜後更名為「警悟寺」,1958年,在住持釋心一引領下更名為「警悟禪寺」,1976年成立寺廟管理委員會。

 

先學禮佛

「寺方的收入主要由信徒捐款、法會收入及納骨塔收入為來源。」財務組長陳正雄解釋地說明,「現有住眾師父12位,負責每日的功課與禪寺內外的清潔打掃。要成為信徒須先有人推薦入寺,再經委員會通過且有半年的觀察期,這半年期間信徒先學習如何禮佛,才能成為正式的信徒。」

 

聖誕法會

 廖石柱自年輕時來做寺方工程與禪寺結了佛緣,自此擔任警悟禪寺的委員長達十餘年,第九屆被遴選為主任委員,他說:「每年的活動計畫以四次法會為主 - 釋迦牟尼佛、關聖帝君、地藏王菩薩的聖誕法會、藥師法會及元月的三千佛法會;也辦理八關齋戒 - 來禪寺與師父共修一天一夜與佛結緣。」,「寺方還辦理急難救助及公益事業,像天災受難戶寺方會發放現金救助,冬季過年有發白米救濟貧窮民眾。」

 

佛法聊天室

      這幾年,禪寺管理委員會關心到兒童層級的心靈問題,所以與岡大會合作辦理了兩屆的「心靈成長兒童營」。吳明城組長更說,每星期天的下午,在禪寺辦公室舉辦有「佛法聊天室」,信徒在佛法教理或者修行上遭遇問題,都可以前來聊天室解開問題。

 





根性適合

     吳明城法務副組長問:「出家人要不要吃飯? 睡覺? 穿衣?」,其實出家與在家所面臨的基本需求都一樣,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些人適合在寺廟裏生活,有些人願意在家面對感情束縛,根性適合者就會出家。他也感嘆地說,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在佛寺也造成影響,年老師父面臨的病痛與照護須要解決,少子化也造成佛學院學生減少,再再沖擊佛寺的運作。

 

清靜好修行

      下午五點,在禪寺前廣場與廖石柱、陳正雄、吳明城、張新智等拍合照留影, 不禁仰頭一望,上方的藍天白雲竟與禪寺黃色建物如此般地交融,此時寺內傳出清亮的鐘響,似乎隱隱約約地告訴我們-這兒是個清靜修行的好地方。

走一天路,打一場鼓 ~「優人神鼓」的美麗台灣心


 

                                                         何怡諄 何峻宇 張哲男


優,是古老的「表演者」, 神,是人內心深層的寧靜狀態。 優人神鼓, 即「在自已的寧靜中擊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要能將「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與「藝」–「生活美學的實踐」融於一身。「道藝合一」正是優人創作與生活的目標。

先學靜坐

1988年,劉若瑀在繁華的臺北另闢一方寧靜,「優人神鼓」在木柵老泉里一座原始山林中創立。劉若瑀師承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訓練的方法,注重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與內在覺知能力的開發。1993年邀請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奠定了劇團的訓練及表演形式。

道藝合一

 優人神鼓結合果托夫斯基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靜坐、太極導引、神聖舞蹈等元素,廣闊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理念的獨特表演方式,不但具體呈現台灣優質的劇場表演藝術,且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之特點。

少小優人

  為了整理優人十餘年來的訓練課程,及傳承優人獨特的身體與心理訓練,自2003年起,徵求國小與國中生參與訓練課程。多年來,眾多從國小到高一的「少小優人」們持續接受優人的訓練,優劇團所有全職團員也戰戰兢兢地執行傳承與整理的工作。

20079月,劉若瑀老師領軍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匯集表演藝術菁英組成堅強的師資陣容,是一個突破現有教學體制,讓孩子們得以接受音樂、肢體、劇場、靜心等跨領域多元整合開發課程,也讓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青少年有個另類的學習選擇。

入監傳藝

團長劉若瑀語重心長說:2009年,優人進入彰化監獄進行鼓藝傳承每週固定到彰監教課從壓腿拉筋開始鬆開他們僵硬的身體再藉由打鼓逐漸打開他們封閉的內心之後,安排神聖舞蹈及內觀課程讓他們真正看到自己而接受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優人帶他們走出監獄不但打破獄政史的記錄也引起社會各界的熱情回響

青年優人
     
有感於專業人才培育的重要,於20105月成立「青年優人」,這群來自全台灣及海外各地,熱愛表演藝術的青少年,由景文高中優人表演藝術班的畢業生所組成;他們於高中時期就得接受「靜心」、「音樂」、「肢體」三大核心課程的訓練,包含西洋打擊、鋼琴、合唱、武術、西洋舞蹈、體操、客觀劇場等訓練。

美麗台灣心  


橋頭場表演的主辦人李蘭琴表示 :「這次2014優人走一天路打一場鼓58自屏東出發到614回台北450公里共演出20。」的確,511日下午,在橋頭糖廠鑼鼓喧天的演出,吸引千人頂著豔陽觀賞,再再見證優人神鼓的團隊魅力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深耕沃土,生根有機 - 懷恩有機園


                                                                    張哲男 蔣榮福  採訪

     頂著艷夏的太陽,正忙收割黑豆的陳金和,遠遠地跟我們打招呼。

   一身的黝黑膚色清楚地告訴我們 - 他,汗滴禾下土,天天與陽光、土地為伍。

 

退休 發揮長才

   放下手邊工作與我們握手寒暄他說:「現在正忙著收割黑豆黑豆可以食用也可藥用」,邊說邊將整把的黑豆株堆放在農舍的一旁。陳金和先生,原是台糖的員工,八十九年貸款買下這塊農地,九十四年自台糖退休後,便以所學的農業長才在此淋漓地發揮,以有機方式種植各類蔬果與植物。

 

有機農作物

  「以前這裡是牛舍及豬舍,我初來時將土地翻動,讓肥料入土才開始耕作。」陳金和解釋地說。接著,他帶著我們沿田埂走入菜田裡,「這是地瓜,那是綠豆,瓜架上的是葡萄。」、「所謂有機食物就是不用化學肥料種植所產生的農作品。」

 

   走進田中間,突然出現兩個蜂箱,四周還有群蜂飛舞。仔細一瞧,是兩種不同的蜂種,陳金和表示,有一天他正忙著除草時,猛抬頭發現一群蜜蜂在四週飛舞,他心想蜂群可以幫忙授粉,遂拿個養蜂箱來擺,就這樣住滿一箱的蜜蜂,本來又拿個養蜂箱想把蜂群分家,卻引來另一種的蜂群逐箱而居。

 

蓮花生態池

   我們好奇地發現田裡挖了個生態池,還種滿了蓮花,陳金和告訴我們生態池不是觀賞用而已。田裡有生態池,青蛙自然會來下卵,蛙卵變成蝌蚪再長大成青蛙,青蛙就在田裡四處去吃蚊蟲,所以生態池的功能主要是養青蛙捕殺蚊蟲。

 

有機堆肥

   走繞田埂,兩旁種植波羅蜜、澳洲茶樹、印度西櫻桃、蘆筍。繞到農地南邊,陳金和掀開用帆布,裏頭一堆果皮、蛋殼、樹葉堆放在一起,經陳金和先生解說才知道,這是農田的有機堆肥處,堆肥處理需耗時一年半,形成有機肥料後才能拿來沃土使用。

                                 




微風市集

   陳金和的有機農田主要作物,以根莖類農作為主,有甘藷、玉米、紅籮蔔等,採收後,用車將農作送到有機批發商。周六、假日則自己開車載著農產品,前往鳳山婦幼館的微風市集兜售。他有趣地作比較,「有機農作在市區民眾的接受度比鄉下民眾高,可能鄉下民眾多少自家都有栽種農作物吧。」  

 

水流庄人文協會

    陳金河表示,民國84年政府鼓勵社區整體營照,當時在訪問地方耆老後的得知「五里林」以前稱作「水流庄」。因此,在鄉民的運動下成立「水流庄人文協會」,以地方農產特色、橋頭糖業、地方田野調查、地方廟宇等,作為團結鄉民的議題及喚起社區的意識。陳金和擔任第一屆的理事長,他回憶地說:「當時,人文協會找老師來教大家唱歌仔戲,大家興趣勃勃地一起團練,還上台北去唱歌仔戲比賽呢!

 

 

懷恩有機園 (通過MOA有機認證)

園址: 高雄市橋頭區東林村林北路6-1

電話: 07-6128818

Email : a36670.a36670@msa.hinet.net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