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能停止沸騰






 

                                 曾淑琪 楊展亭 黃素燕 鍾旭華 蔣榮欽 蔡明富 余佳穎 蔡慈雲 張哲男 蔡文章 採訪

       

   111417岡山大專青年協會與高雄市客家青年藝文協會成員在蔡文章教授的攜領下驅車前往美濃拜訪鍾理和紀念館」館長鍾鐵鈞。

 

  鍾鐵鈞館長不改好客直言的客家本色,他說:「下午,才把館區後方的雜草割短,明天計畫把左側的雜草再清除,我每天追著雜草跑呀!

 

  談起鍾理和,他帶領大家進入紀念館,從鍾理和的木瓜樹下「大地書房」筆耕開始,走進鍾理和的求學過程、心境落寞、同姓婚姻、遠走他方、沮喪、貧病及文學創作的舊時代。

 

  1979年發起籌建「鍾理和紀念館」,1983年秋天完建壹樓層,1986年續建貳樓,1989年成立「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1995年開辦「笠山文學營」,2010年聯外橋樑整修並更名為「平妹橋」。鍾鐵鈞館長如數家珍地細說紀念館的歷史。

 

  而令我好奇的是:「一位作家、一間文學作家紀念館,為何及如何成為當地社會運動的起始點 ?

 

  在鍾鐵鈞及鍾鐵英姊弟的解說下解開迷惑。鍾鐵英說,1960年父親鍾理和病逝,當時為高中生的長兄鍾鐵民、母親共同負擔起維持家計的重擔,照顧年幼的二妹一弟。當年,鍾鐵民考取師大夜間部國文系,卻苦無經費北上求學,有位台北教友捎來訊息,可提供鍾鐵民北上的求學費及生活費用,鍾鐵民就此如願完成大學教育,再返鄉執教。因此,在鍾鐵民心中種下「我受惠於社會恩人,我也將自己奉獻給社會」的種籽。

 

   「從守護文學到守護鄉土」,自1979年至2019年,鍾理和文化基金會40年來,透過推動藝文創作,不僅讓文學與社會對話,灌注耕耘農林的文化工作,進而成為守護鄉土,推展社區發展的一股活力量。

 

  這間文學紀念館的存在意義,已從紀念鍾理和的初衷,走入農民社會,關心美濃周遭環境,教育社區大眾,從事永續的鄉土運動。

 

1980年代 鍾理和紀念館建館運動

1990年代 美濃反水庫運動

2000年代 社區大學與農林學習運動

2010 年代 家園長青 永續的鄉土運動

 

   在父親鍾理和、大哥鍾鐵民相繼過世,「鍾理和紀念館」的經營重擔就落在鍾鐵鈞肩上。瀰森,美好依舊,左邊蒼翠的月光山脈,直到右邊由中央及玉山山系連成的群峰,鍾山就是一直呼喚他的家園所在。鍾鐵鈞說:「我真的回來了!

 

 

鍾理和(父)

鍾台妹(母)

鍾鐵民 (長子)

鍾立民(弟,早歿)

鍾鐵英(妹)

鍾鐵鈞(弟)

鍾鐵華(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