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愛與快樂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哲男
 

在西方國家的公共場所,男女朋友、父子、母子,甚至於一般朋友之間,相見或言談中經常可以聽到「我愛你」( I  LOVE  YOU ),說的時候很自然,很直接,毫無掩飾,而聽的一方,既自在,也感到很快樂、溫馨。相對的在台灣的公共場所,如果有人一見面就對你說「我愛你」,眾目睽睽之下,頓時你可能會感到害羞,也會覺得很肉麻,甚至於懷疑對方腦筋是否「秀逗」了,這就是東、西方文化、風俗、民情的差異,其實「愛」的表達,都是相同的神聖,也相同的都能使人感到快樂與溫馨。

一個進步的社會,不僅要有良好而平衡的經濟發展,更需要人民精神生活品質的提昇,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在位時,曾經提倡「心靈改革」就是希望這個社會的人能少一點計較個人得失,多一點社會和諧,不僅物質生活能無慮,精神生活也能無憂。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對自己父母、兄弟、姐妹、兒女的關懷,那是「親情的愛」,對於朋友、同學、同事的關心協助,那是「友情的愛」。男女兩性之間,相互的愛慕,那就是「私情的愛」,甚至於個人對運動、藝術、文學、音樂…..等的喜好,那也是一種「生活興趣的愛」,以上這些屬於個人的喜好與付出,都算是「小愛」,另一方面對鄉土、自然、社會、國家的關懷、守護、奉獻與犧牲,那才是「大愛」的表現,其實不管是「小愛」或「大愛」,都能使人得到快樂,也都能致使社會和諧與進步。

2013年高雄市廣德文教基金會,舉辦了一場「人生哲學講座」就以「愛與快樂」為主題,邀請本人將多年來參與弱勢團體服務的經驗及感受,提出來和民眾共享。在三十幾年的經歷中(包含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立人協會理監事會)個人親身投入,同時不斷的將服務個案紀錄下來,整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便建立制度,讓有意從事慈善工作的團體或個人,可供參考。

茲將當時對聽眾闡述的一些感受與心得列述如下:

(一)               親情的愛:

台灣從早期的農業社會,經人民克勤克儉,不斷的努力,逐漸轉變為工商社會,物質生活提昇,交通便利,台北高雄成為一日生活圈,可惜人心也由原先純樸、熱情,轉變為現實、冷漠,加上外來文化的衝擊,「速食麵」式的生活,使得年青的一代,只追求當前的享樂,不再探討先人努力的過程,造成親情的淡薄、疏離。

近幾年媒體時有報導,台灣知名的企業家,身故後遺留龐大的家產,子女相殘、相爭,興訟多年爭論不休。也有人為了儘速取得家產,毆打父母甚至於殺害父母,更有身懷億萬家產,死後停棺多年,無法入土為安,諸多奇奇怪怪的社會現象,讓人心寒。這些人物質生活無慮,貪圖更多的財富,卻未能體會與生俱來珍貴的親情,殊為可惜。

幾年前,訪視個案時在屏東三地門鄉,見到一位原住民小姊姊,赤腳背著年幼的小弟,涉水河床,ㄔ亍而行,不時轉頭關懷身後的小弟,那種小心翼翼的神情,看了令人感動。那是偏鄉家庭從小培養出來真誠的心。這一幕畫面,至今久久不忘,這才是親情的愛。

(二)               友情的愛

「生存競爭,自然淘汰」,那是幾世紀前,達爾文進化論的自然法則,如今人類的文明,已到征服太空的時代,科技的進步,已不是早期單打獨鬥的年代,而是需要人群智慧的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率,何況生存競爭,並非要像動物一樣「弱肉強食」,而是要在宇宙自然條件下,資源平均分配,讓人類都能共存共榮。五十年前,初中時代(省立岡山中學)的校訓「敬業樂群」,時至今日永難忘記,它教導我們,在學校學習課業要專心,在社會工作,事業要用心,對同學、朋友、同事要合群,也就是要有互愛的心,才能發揮團隊的精神,完成任務,工作順遂,心情自然就能開朗,這就是友愛的力量。

(三)               私情的愛:

有人認為,男女之間,相互付出真摯的愛心,就稱之為「戀愛」,也有人說,戀愛是一種感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它是相對的,可以填補一個人生命階段中的某些空白,所以這種愛必須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其實戀愛並不侷限於青年男女,中老年齡的單身男女,找到合適的伴侶時,真心相對,還是可以享受「戀愛的滋味」。所以電視媒體上,時常可見到白髮蒼蒼的伴侶,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那種表情,難怪有人說:戀愛中的男女最美麗,也最快樂。

多年前,友人告知嘉義市玉康路的「再耕園藝文餐廳」是個「折翼天使的人間天堂」,既可滿足眾生口腹之慾,又能給身障者就業的空間,這正符合「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的實踐。第一次光臨該餐廳時,國榮、小慧點餐動作都很嚴肅,經交談幾次,很快就能對答如流。想不到一個月後,再度見面,才剛坐定,國榮馬上問我是否再點「蛋炒飯」,記性之好,令人稱奇。而且滿臉笑容,這不得不佩服,用愛心與耐心經營領導這一群天使的呂翠峰小姐,所以「愛」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境與人生。

(四)               生活的愛

一個人的興趣,從童年開始培養,才能根深蒂固。在國小五年級時,班導師是剛從台南師範畢業的柯文明老師,年紀很輕,懷著教育熱忱,教學認真又有愛心,由於離鄉背井,只能住在學校宿舍,放學後非常孤寂,時常見他抱著一把吉他彈奏,在當年既新潮又新奇,因此,趁著課後跟隨老師學習吉他,逐漸培養出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升上六年級,換個同樣來自台南師範剛畢業的楊木林老師,他對文學特別重視,規定同學都要背讀朱自清的「背影」、「匆匆」還有徐志摩的「再見吧!康橋!」久而久之,同學們對文學產生了興趣,也奠定了往後在公文書寫能順暢流利的基礎。此外,對於書畫藝術的學習,安定心靈,對歌唱、舞蹈、登山及各項球類運動的興趣,能偶而舒舒筋骨,讓生活不會太枯燥。這種興趣的愛,使身心靈健康也使人快樂。

(五)               鄉土與國家的愛:

沒有失去過,就不懂得珍惜,以色列王國,從西元前六五年,羅馬人入侵後,失去了國家,人民流浪世界各處,經過兩千多年,付出多少血汗,歷盡多少滄桑,直到西元一九四八年,才重新在地中海東岸建立以色列國,其中最大的因素,為它們一直堅定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宗教及文化,不被同化消滅,以色列人既愛鄉土又愛國家。西元一九六七年,以色列與埃及發生戰爭時,人民不但未逃離自己的國家,相反的,在國外的商人及留學生,即刻返回加入戰場,為自己的土地與國家犧牲生命在所不惜,這就是對鄉土及國家的愛。

2002年退休回到故鄉,創立了「彌羅港文史協會」,結合轄內三所國民小學,每年舉辦一次畢業生的探索文化之旅,讓學童認識先民的生活,地方產業與文化特色,從小培養出對家鄉土地的愛。真正的愛,必須發自內心,而且永遠深植在心靈裡。

1986年主編廣德慈善會刊時,每期刊頭列出我心中的感言「只要心中有愛,快樂永遠存在」,鼓勵會員們。所謂心中有愛其實很簡單,就是培養出「歡喜的心」。一個人能對人與事物產生喜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歡喜的心,也就是所謂的愛心。愛與快樂,就像一個人面對著鏡子時,您對著它憂愁,它就會回應給您一個鬱鬱寡歡的臉色,您對著它微笑,回應給您的,必然是笑咪咪的尊容,因此您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先付出您的愛,快樂才能永遠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