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岡山百年老街屋「仁壽醫院」,被遺忘在漫草多年後,由劉慶元先生買下搶救,歷經壹年餘改造為「榖友-仁壽醫院」空間,既保留老屋遺留的重要文物,並結合家族五穀雜糧和種苗事業,打造成一間以推廣五榖健康飲食及體驗早期台灣小吃的簡餐食堂。
位於岡山仁壽路的仁壽醫院,為清代閩南式多院落型長條街屋,分為2棟建物,其中後棟建築原為商行,已有百餘年歷史,前棟仁壽醫院,經日治時期改建為磚造洋小屋木桁架瓦頂、洗石子造街屋,留存至今整體為一閩和洋三種風格混合式建築,是日治時期阿公店區(今岡山區)第4任區長黃旺先的故居,和他留洋學醫的兒子黃東洋所起建的醫院,但黃家後代無人繼承家業,仁壽醫院因此荒廢多年。
同為岡山子弟的劉慶元先生,一年多前因緣際會以近2000萬元買下仁壽醫院,並在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和樹德科技大學輔導團隊協助下,對仁壽醫院老街屋進行重新改造。
劉慶元表示,家族三代都在岡山經營五穀雜糧和種苗事業,買下仁壽醫院是希望將此地作為家傳五穀事業的據點,藉此延續老建築的生命。因此,在空間規劃時,就刻意保留下早期領藥櫃檯、木造樓梯、和式隔間、灶台,以及黃家遺留下來的珍貴文件和老照片,都擺放在一樓診療間供來客參觀。
樹德科大特聘教授盧圓華表示,師生在設計操作時,保持「不增建、不影響老屋結構」原則,讓中庭成為整個設計的主角,因此不管動線設計或空間配置,都圍繞著中庭做發想,循「老屋創生―創意生活事業」導入老屋—仁壽醫院的城鎮歷史脈絡,堪稱是建築文化資產與創意生活事業共構結合,與空間活化再利用的典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