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岡山鎮市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岡山鎮市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蘇嘉文


 


 


岡山鎮舊稱「阿公店」,自古以來即是台南府城與高雄鳳山間的重要休息站,早期平埔族遷徙此地,以漁獵營生,漢人也慢慢移入,商人沿著阿公店溪的出口(彌陀舊港附近),把貨物運送到今仁壽橋附近交易,由於位置的優越性,形成阿公店街,於是岡山鎮漸漸的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岡山鎮有目前台灣僅存的「籃筐會」,充分顯示其作為地區十一鄉鎮貨物集散交易處的地位。


 


岡山鎮市街形成的原因與發展的過程,可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阿公店街時期:此時期阿公店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陸運交通中心」的優越位置。阿公店街成街的時間應該是介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之間,原因除了正當鳳山縣城赴台南府城「府治大道」上的重要據點,也可利用阿公店溪的航運,聯絡海口與內地的交通,同時是沿海漁村(永安、彌陀、梓官)與近山農村(田寮、燕巢、阿蓮)之間,行旅步程的中途休息站,行旅來往絡繹不絕,市集遂成。阿公店街在極盛時間,有為數不少的各式商店,以媽祖廟口附近為集中地,並設有公斗、公糧等標準度量器具,以減少生意斤兩糾紛。


 


第二階段-平和路時期:平和路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建設的增築」。日治時期的交通建設,除了有以岡山鎮為中心的輕便車鐵路,連接梓官、彌陀、阿蓮、燕巢四鄉,最重要的是縱貫鐵路的興築,在岡山鎮設車站,成為四鄉的轉運站。從火車站通往阿公店街必經的平和路因此產生,其後不論是市集或株式會社、米店或醫院、食堂或信用購買利用組合,甚或是阿公店街役場等行政機構,皆錯落於平和路,直至日治末期,平和路已取代阿公店街(維仁路),成為岡山鎮市街的中心。


 


日治前期,開元街在是當時岡山有名的娛樂地區,酒樓林立,被稱為「開錢街」,可以想見開元街當時的風貌,開元街的打鐵舖也不少,也有「打鐵街」之稱。輕便台車道沿著開元街而行,開元街自然是鄉民的必經之地,進城購置農具就很方便,早期籃仔筐會地點就在開元街。日治後期,縱貫公路及縱貫鐵路相繼完工通車,並具備聯絡南北的功能,於是平和路就在維仁路與縱貫公路之間產生,並逐漸形成岡山鎮繁榮的新市街。直至日治末期,岡山街的中心仍以維仁、平和兩條道路構成的「T」字型商街為主。


 


第三階段-市街擴張期:「人口的增加」是戰後岡山鎮市街擴張的主要因素。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在岡山鎮設置軍眷村,大量移入的人口,加上岡山鎮本身的人口成長,人口的增加帶來消費的需求,市街的擴張乃大勢所趨。市街擴張的情形,有因省道功能及火車站帶來人潮的岡山路,阿公店溪整治完成而開闢的壽天路,及軍眷村往街區必經的仁壽路,此時期都快速發展而成繁榮的商街,至民國八十年代市街擴張為以壽天路、仁壽路、平和路及岡山路四條街道所構成的「H」字型為主,平和路此時期仍為岡山鎮市街最繁榮的中心區。


 


第四階段-中心區變遷期:「火車站東移」是民國八十年代以後岡山鎮中心區變遷的主要因素。民國八十二年火車站向東遷移至距舊站400公尺 處的後紅之後,雖然帶動了新火車站附近的發展,卻使得原來舊火車站附近的商圈逐漸沒落,新火車站的東遷,使得岡山鎮市街向東擴張的同時,壽華路、維新路及溪東路的街況也大幅度的成長,另外岡山路及維仁路的街況則有向南移動趨勢,至於阿公店溪西側的民族路、中華路、前峰路及柳橋西路的街況則無明顯成長的跡象,民族路及中華路的甚至出現衰退的情形。原有商業區內的平和路、壽天路、仁壽路及民生街等街況則一如以往,平和路在失去舊火車站的優勢之後,街況尚能維持繁榮的景象,地位卻已不可同日而語,壽天路有三商百貨及統一戲院帶來的人潮,新火車站地區有交通運輸的優勢,使得岡山鎮的中心區從火車站東移前的平和路,至今轉變為平和路、壽天路及新火車站三強鼎立的局面,如果再加上柳橋東路上的友友廣場造街計畫,搭配勵志新城進住後,所帶來的發展潛力,以後中心區的變遷情形如何,仍有待日後長時間的觀察。


 


從以上岡山鎮市街的發展過程來看,「交通運輸」可說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清領時期阿公店街以位居水路運交通中心而興起,日治時期縱貫鐵路建設,平和路因火車站的優勢而取代阿公店街,成為岡山鎮最繁榮的市街,一直到民國八十二年火車站東移之後,平和路又因失去火車站的優勢而逐漸沒落,明顯的,岡山鎮市街的重心有隨著交通建設而改變的現象。


 


岡山鎮市街發展過程的主軸,從阿公店街時期的「一」字形,發展至日治時期阿公店街與平和路組成的T」字形,民國八十年代為以壽天路、仁壽路、平和路及岡山路四條街道所構成的「H」字型,民國九十年代的今天,因火車站的東移,讓原本趨於停滯的市街發展,頓時活絡起來,市街的範圍也擴張許多,其型態除了原來的「H」字型之外,新火車站前由中山南北路與民有路組成的丁字形商街,也儼然成形,並在岡山路與舊商街相連,形成以岡山路為軸線的兩個相連「雙H」字型商街。


 


市街發展是持續不斷的過程,會隨著外在環境的因素而不斷變化,岡山鎮在民國八十二年火車站向東遷移後,市街發展進入了中心區變遷期,時至今日,中心區的變遷仍在持續進行中,原有中心區平和路的沒落,壽天路的興起,新火車站地區的優勢,加上柳橋東路的發展潛力,未來岡山鎮中心區的變遷情形如何,是進一步可以探討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