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台灣唯一僅存市集:岡山籃籗會影像



台灣唯一僅存市集:岡山籃籗會影像


 


劉天賦


 


  籃籗會(Nâ-á-khah-hoè)是岡山人最大的驕傲!全台灣就只有岡山的籃籗會,在全體鎮民的支持下,繼續這已經將近三百年,每年三次的市集。


在以往農業社會的時代,自給自足的經濟型態並不需要到外地消費。但是農村經濟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定期市集,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各地的工藝和土產,互通有無。以往台灣各地的市集或牛墟,在台灣經濟型態已變成工業社會與服務業後,逐漸消失。據了解,橋頭甲圍的義山宮在1970年代以前也都還有定期的籃籗會,但是之後就因無以為繼而自動消失。


  岡山地區自清領到1960年代以前,一直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經濟,籃籗會的攤位有限,交易內容也一直維持以各地的工藝和土產為主,吸引各地來的乞丐,而且因為社會安定而規模越來越大,吸引許多各地來的乞丐。1960年代以後到80年代,台灣經濟走向工業社會,交易的東西開始多樣化,品質較差的便宜工商業品,各式百貨,還有以辣妹脫衣來賣藥的現代郎中。90年代以後,除了攤位免費,還要拜託他們來擺,的特別畫定農村竹木工藝專區以外,攤位內容已與一般夜市沒什麼差別,甚至還曾發生「夾兔子機」事件,讓地方政府相當難堪。


  以下就以數張各個時代的籃籗會照片,來看她的變遷。


 


岡山籃籗會變遷過程





























位置



時間/時代



管理單位



附註



壽天宮廟前街道



1712 -1937


建廟至被拆



無。民眾配合節日自發



壽天宮舊址位於現在維仁路與平和路口



中山公園



1946-1984年五月



1970年左右開始由義消義警負責



壽天宮於1949年重建完成。1984年因興建體育館遷移



前峰中華路民族路圓環



1984-1986年九月



鎮公所



因河華路完工遷移



河華路巨輪路



1986年至今



鎮公所委託攤販協會



畫定農村竹木工藝專區



 


圖片說明


1.      六○年代的籃籗會,布棚使用竹製的架子(劉國明攝)



2.      六○年代的籃籗會,每支雨傘都打開,台灣雨傘產量正逢世界第一(劉國明攝)



3.      六○年代的籃籗會,規模越來越大,也有在賣「膏狀洗劑」(劉天賦提供)



4.      六○年代的籃籗會,岡山高中的學生下課也去逛(劉天賦提供)



5.      八○年代中華路時期的籃籗會(侯川宗攝)



6.      中華路時期的籃籗會夜景,燈火通明,台灣經濟正好(侯川宗攝)



7.      中華路時期的籃籗會,以脫衣舞孃招客賣藥(林柏樑攝,摘自《人間》12期)



8.      2006年籃籗會設立有農村竹木工藝專區(張詠斯攝)



9.      2006年籃籗會農村竹木工藝專區,梓官正大打鐵農具的攤位(張詠斯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