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鄉土散文作家蔡文章



鄉土散文作家蔡文章


 


                                                                           /劉天賦   /蔡文章


 


 


春天來了,木棉最知道,


他們開口來唱歌,擎起火把來相迎,


叫高雄,亮起來。


 


   由高雄縣主辦的「鳳邑文學獎」,去年第五屆的文學項獻獎,由出身岡山的蔡文章老師獲得,肯定他近三十年來的筆耕和對台灣鄉土散文領域的貢獻。



蔡文章,擅長鄉土散文,1947年生,高雄縣岡山鎮人。曾任高雄縣鄉土教學輔導員、高雄縣文化基金會董事、教育部國中小國文科審定委員。「鳳邑文學獎」、「高雄縣文學獎」、「高高屏海洋文學獎」、行政院版「台灣文學獎」、「全國國文老師文藝創作獎」及「全國文藝季」評審。


 


   曾入選華人作家辭典、兩度獲高雄文學獎,其作品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甄選為優良著作,並被選入高中職、國中小教科書。從事個人創作之餘,亦編寫高雄縣鄉土教材多冊,作品觸角多元,為數頗豐。


 


蔡文章年表


1947 出生於岡山鎮協和里,現住協榮里


1968 開始寫作,在報上發表作品


1977 《靜靜的山林》,榮獲台北市甄選為優良著作


1982 《田園小品》,榮獲高雄市文學獎


1984 《鄉土情懷》


1985 受聘「鹽份地帶文藝營」擔任講座,題目<我的散文創作>


1986 389期《幼獅文藝》受訪,<一個鄉土情懷的競走>


1987 母校岡山高中演講<如何走上文學之路>


1988 《綠色夢境》,榮獲高雄文學獎首獎。國光高中《國光青年》專訪,<競走鄉土文學>


1990 《花情翩翩》


1991  《泥土味淡淡香》


1992 《高雄縣-我的家鄉》與鍾鐵民、彭瑞金合著


1998 《麵粉袋的歲月》


2001 《攜手走過童年》。高雄婦女館演講<民間文學>


2002 《平安歲月》


2003 受聘「台北文學營」講座,題目<鄉土散文與我>


2004       《高縣行腳》。輔英科大「中文寫作研習營」演講<散文創作經驗談>。南一中《南一中青年》專訪。「笠山文學營」擔任<台灣文學的農民、農業和農村>講座。高市中山高中「向日葵教師成長讀書-貼近作家」講座。


2005 《高縣風情》。受聘教育部國中小國文科審定委員。「台南縣高中國文教師研習營」講座,<散文研究與欣賞>。高雄大遠百誠品演講<我的旅遊情事-由京都談起>。「全國閱讀運動」與作家有約講座,於高縣文化局導讀《綠色夢境》。


2006       《赤腳大仙》。榮獲第五屆鳳邑文學獎之文學貢獻獎


2007 雪心文教基金會「雪心智燈講座96年寒假培訓研習營」講座,演講<窮,可以有品味嗎?><飽讀詩書氣自華>。六月,高雄文學館舉辦「蔡文章先生創作文物展」與「文學講座-散文創作經驗談」。


 


蔡文章的赤腳文學體驗           


最近讀到蔡文章的《麵粉袋的歲月》,作者自稱這是一本自己比較偏愛的「鄉土散文」集。收集在這本集子的四十多篇散文,都是近三、四年間在報章雜誌發表的作品,取材內容相當廣泛;從述往懷舊、人情世態的感思,環境生態保育的關懷,古蹟的巡禮,民俗、民生的報導、批評,都曾經是他的文學關注的範疇。雖然這一本零散篇章湊成的文集,卻相當程度地透露了他作為一位散文家關懷事物的範圍和層次,也相當程度呈現了他作為一位九○年代散文作家的文學質素和修為。


嚴格說來,蔡文章雖然先前已出版過六本散文集,是個資深的寫作人,卻從來沒有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任何一次時代的文學風潮裡去,所有的文學論戰的過程和結果都鮮少影響到他的寫作方向和文學認知。這裡,無意表示他是一個不關心文壇生態、動態、離群索居的文學孤雁,只是強調他的文學選擇和別人不一樣。蔡文章一直把他的文學姿勢擺得很低,在還沒有發生鄉土文學論戰的時候,他已經貼著台灣的地面創作,不僅有濃濃的泥土味、青草香,還有為這塊土地耕耘散發出來的汗水、體臭。


這樣的文學本質,不僅風潮的風風雨雨吹不到,即使理論、意識爭逐的風向,也吹不到這麼低的地方。也許蔡文章從來就不曾是野心勃勃的創作者,所以幾十年來都能安心地在自己站立的位置創作,平實地傳達自己的生活體驗,當別人急著去呼風喚雨的時候,急著去捕風捉影的時候,他孤獨地站立,反而成了一種測量的座標。特別是論戰結束,文學回到自己的家園來的那一刻。


戰後出生的蔡文章,和所有戰後長大或終戰後出生、現在逐漸步入中、老年一代的台灣人一樣,都共同擁有赤腳上學、赤腳走過戰後台灣艱苦歲月的集體記憶,他也和所有戰後出生的作家一樣,都受過完整、良好的語言基礎訓練,想要忠實記錄自己走過的生命腳程、生活見聞,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其實,從貧困家境長大、從艱苦年代向上掙扎經驗的豐富,蔡文章絕不輸給他同時代的任何人。不過,一個曾經在大地上孤獨地站立的作家,一定想過,作家的職務是,脫光自己展現成長歲月裡留下的傷痕、磨痕?還是努力傳達人生路上的心得體驗?


我認為蔡文章把握得極好的就是這一點。《麵粉袋的歲月》裡的四十多篇文章,代表四十多個角度的生活面向的反思,看起來零碎而隨興,談不上什麼綱領、體系,即使認真歸納,可能也理不出頭緒來,正如沒有人可以掌控人生的一切一樣。理清人生的一切才開始生活,其實是一種迷思。在某種程度上,文學作品可以說是生活的哲學,作家都是生活哲學家,但文學只能是作家個人的信仰,這提醒作家傳述生活哲學時,應有保留。蔡文章的散文傳達的,當然是屬於他那個時代特有的人生關照,他的憂心、感思、期許,都有那個時代的特別註記。然而,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重複別人的人生行程。我們真正可以從《麵粉袋的歲月》的寫作裡得到的是,生活就是一種文學。


四十多篇作品,分別描寫各個不同領域生活的人,有自己、有別人,有親人、有鄰居,有鄉人,有陌生的、不相干的人,有萍水相逢的初識,也有刻意尋訪的故交舊友,作者有意表達的是,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裡生活著,也許勤惰的情況不一,也許成就不等,但透過文字傳達出來的、他們的生活,使我們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各自信仰的生活哲學家,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那樣地執著、認真過自己的生活。


不可諱言的,蔡文章用來描寫眾人生活的篇章,都在一個沒有起伏的平面上,貼近土地,傳達生活的文學信念,執著拘泥。但不可忽略的是,透過這些顯然是代表了九○年代的蔡文章散文,明顯地,他的生活文學已產生質變。他把他的生活文學從和善、小心翼翼地呈現,加入了自己的關愛和深切的期許。在感受泥土的溫馨、厚實之餘,他開始擔心它禁不起一味的破壞、斲喪、污染,出現萬劫不復的土地病變。在感懷青草仔帶來大地的美好悅目,感恩它曾經是夏日的清涼飲料之外,他深深憂慮外來的草種和化工廠的污染,將使陪伴自己成長的本土青草仔絕跡滅種。古老的行業、舊時代的景物、習俗,乃至食品、衣著,即將或業已消失的感傷裡,存藏的是對生活質的腐化、惡化的憂思,蔡文章已經把自己的生活散文帶進九○年代反思文學的行列。


他說,這些都是他自己比較偏愛的作品,我想,和這些作品逐漸具有的自覺意識一定有關,當這些作品不再只是以貼近土地為滿足,當它覺悟到對生活,包括人與大地、自然的對應關係,不只是平面、靜止的,需要與時俱進,隨著環境的變遷推移,文學的責任就不只是平實、溫和的陳述和描繪,文學可能是溝通者,也可能是監督者或捍衛者。這些年來,蔡文章的文學總是拘謹地守著一個屬於他的角落,看似無意與外面的世界交通,有點孤僻,但因為貼緊土地,而從未迷亂自己的方向,當他試著用比較激越的語氣,陳述他的感慨時,也就是誠實地傳達他赤腳走出來的體驗時,他的文學成為珍貴的大地之音。


「本文取自台灣日報副刊1997/08/31彭瑞金」


 


 


活動訊息


 200765日至17日,假高雄文學館舉辦「蔡文章先生創作文物展」,並於9日上午十時舉辦「文學講座-散文創作經驗談」


 


高雄文學館地址:高雄市民生二路39 07-2611706~7


 


文訊


在「人文關懷」中,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文學新書」每月介紹50?80本當月文學新書,清楚記載新書資料及內容提要;另有書評5?7篇介紹近一二年國內外好書。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每期製作「各地藝文採風」,更逐月地記載當月的「文學記事」,企圖為台灣文學留下史料;並把觸角延伸至世界華文文學,製作「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在「人物春秋」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高雄文學館原為高雄市立圖書館第二圖書館,配合本市推動文化休閒創意產業,於九十二年爭取文建會加強公將第二圖書館改造為一個兼具文學創作與文化休閒的文學館,在市府積極強調都市美學空間的營造,並推動文化休閒創意產業的趨勢下,高雄市立圖書館利用文建會的空間改造計畫機會,將第二圖書館改造為一個兼具文學創作與文化休閒的文學館,這也是全國第一座以城市命名的文學館。


在文學講座、作家對談活動及在地作家文物展之外,基於文學薪傳的使命,本年將青年文學推展列為首要之務,除辦理青年文學徵稿活動,由本館提供稿費並刊登入選稿件,以鼓勵寫作並發掘創作潛能外,並策劃「送文學到校園」系列講座活動,聘請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作家深入高中校園,與學子們分享寫作經驗及心得,成果相當良好。本館也透過與社會資源結合,共同辦理文學營活動,期結合本市文藝界共同為文學園地的耕耘盡一份心力。


未來,除了各項文學活動的持續推展外,文學紮根的重要任務在於高雄文學史、在地文學作品的徵集、典藏,這也是文學館刻不容緩的重點工作。藉由有系統地徵集、整理珍貴的高雄文學史暨文學作品,予以妥善展示陳列供眾閱覽,並建置文學館網站及數位化資料庫,配合文學家駐館,提供各項文學講座及對談以豐富民眾的文學素養,並形塑文學館為本市文化新座標,與城市光廊、中央公園等深具人文色彩據點結合,形成本市文學新綠洲,並期待藉由這股凝聚力,未來能成就更多的葉石濤與余光中,為文學的發揚及薪傳體現輝煌的境界。


 





























開館年份 2003



 



 



 



 



參觀時間 : 週二至週五 8002100 週六、週日 9001700 (周一休館)



 



門票價格 : 免費參觀



 



: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   電話:(07)261-1706~7 傳真:(07)261-1603



 



網址:http://www.ksml.edu.tw/kcrm/lit_04.htm


 


高雄文學館地處高雄市中心,位於民生路及中華路交叉口。館舍為一棟二層樓具古典風格建築 ,於民國四十三年即作為圖書館用途。配合推動文化休閒創意產業,於九十二年爭取文建會加 強公共圖書館空間改善經費補助,將原高雄市立圖書館第二總館改造為一兼具文學創作與文化 休閒的文學館,這也是全國第一座以城市命名的文學館。除了維持原有的巴洛克式建築外觀外 ,館內空間設計優雅,除了書庫區及期刊區外,精心規劃的作家文物展示專區、作家對談區、 高雄文學專區及休憩閱覽區,充滿文學氛圍。在地理環境上,本館是中央公園的一部分,自然 景觀優美,並緊鄰城市光廊,是午後休閒的好去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