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走讀竿蓁林街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哲男

一、前言:

要瞭解每個地方的風俗、文化,要先知道該地的人文、地理。許多人知道,岡山早期名稱為阿公店,卻很少人知道清康熙58年(1720年)「鳳山縣志」就有「竿蓁林街」地名記載。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中記載「竿蓁林街,在仁壽里縣北二十五里,府治大道」(台灣地名辭書卷五)。從這個名稱上,可見當時的岡山地區,平原一片,長滿野生茅草,人煙稀少。竿蓁林又名五節芒;船仔花。到了清光緒二十年(1895年)鳳山縣采訪冊,丁部(街市)條云:「阿公店街(舊志作竿蓁林街)在仁壽里縣西北四十里,逐日為市」。部落形成,逐漸有了市街。

至於「阿公店」名稱的淵源,目前有兩種說法:

1.      岡山鎮誌呂春塗推論:在明朝天啟年間,有一名由福建莆田來台的蔡文舉老翁,在今日仁壽橋頭溪畔築茅屋,設攤賣雜物、點心,並提供茶水,供應路人,方便往來台南、高雄、左營間的旅者寄宿,而有阿公店或翁店的稱呼。

2.      「高雄縣岡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簡炯仁推論:阿公店為原住民「竿蓁林的語音。岡山為平埔族西拉雅、馬卡道系「阿加社」的故地。「阿加」語音接近「阿公」,又「竿蓁林」又名「船仔花」,船的平埔族語阿公(A.gong);或阿滿(A.vang),花則為(tolala),船仔花就是(A.gong tolala)的語音。

台灣很多地名為平埔族語的語音或音譯,演變而來,如彌羅港的彌羅即馬卡道語,「竹仔」的語音演變而來。若以蔡文舉老翁或阿公、開店之說:蔡文舉老翁為明朝天啟年間就來到岡山平原一帶,當時該地區為馬卡道族「大傑顛社」的居住地,以平埔族語為主,當時漢語並不普遍,而阿公店乃漢人福建語,況且阿公店名稱是在清代才有記載,時代相差甚遠。

二、岡山區的行政沿革

1.      荷蘭人據台之前(1624年)即有「瑪加大鄂」部族在岡山成立「大傑顛社」在「熱蘭遮城日誌」顯示,岡山地區有「塔加里揚」平埔社群,就是「大傑顛社」原住地。

2.      明鄭時期,永曆十五年(1661年)台灣,承天府,萬年縣。

3.      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改承天府為萬年縣。

4.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萬年縣為鳳山縣。

5.      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稱竿蓁林街。

6.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台灣府誌」續修為阿公店街。

7.      1895年日本政府接管台灣,設鳳山縣阿公店辦務署。

8.      日本大正九年(1920)日本大幅更改台灣舊地名。因阿公店溪東方有大小崗山,與日本本州島,岡山縣名稱相同而將阿公店街改名為岡山。

9.      民國3412月(1945)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將台灣改設縣、市、鄉、鎮,岡山改為高雄縣岡山鎮。

10.  民國991225日(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成為直轄市改為高雄市岡山區。

目前的高雄市岡山區,位於高雄市西北方,東與燕巢、田寮兩庄為界,東北接連阿蓮區,西與彌陀、永安兩區為鄰,南鄰橋頭、梓官兩區,北與路竹區為界,處於八個區的中心。總面積47.9421平方公里。全區分別為岡山、壽天、平安、維仁、大遼、程香、後紅、碧紅、竹圍、台上、為隨、灣裡、本州、前鋒、壽峰、仁壽、後協、協和、協崇、劉厝、白米、石潭、福興、嘉興、嘉峰、潭底、華崗、三和、大莊、忠孝、信義、仁義、和平共33里。

三、岡山的地標岡山水塔

岡山水塔曾經是岡山居民重要的飲用水重要來源,也是日治時期重要的軍事遺址之一。位在岡山行政中心附近,也在岡山重要幹道上,目標顯著,至今已有82年歷史,目前已列為高雄市歷史建築(200432日公告)。

岡山水塔位於岡山淨水場內(岡山水道)而岡山水道創建於1925年(大正十四年),11月,最初是利用清代遺留的圳道,再結合新式設備而成的簡易水道,水源取自阿公店溪百甲圳,建成之初,預計供應2500人口。但無法供足用水。到了1929(昭和四年)岡山人口已達4000人,水廠第一次擴建。1937年(昭和12年)人口更達7000人,就在當年1120日作第二次擴建。並在廠區增建高架水塔一座。19384月正式落成啟用,高30.9公尺(從室內地板至塔頂),水塔最高容量113立方公尺,有效容量85立方公尺。1952年(民國41年)原取水口水源不足,取水口改在阿公店溪復興渠,並將水廠內慢濾池,改建成快濾池,濾水量增加一倍。到1989年(民國78年)522日,因阿公店水庫,水量供應不足,水質污濁而停止營運一段時間。後來雖再度整建,最終還是在1992年五月二十五日永久停止運作。

19441014日美國第20空襲指揮部派出100多架次B-29轟炸機,鎖定岡山機場(日本海軍第61航空廠)一日之間,投下650噸炸彈(即岡山大空襲事件)。美軍就以岡山水塔作為地標,向西1-2公里即為轟炸目標。因此岡山水塔在二戰期間就避開被轟炸的命運。

四、台灣空軍重鎮

昭和三年(1928年)日本政府在岡山開始興建海軍飛行基地(岡山機場、機庫可容納300架軍機)

昭和五年(1930年)日本政府為侵略南洋戰爭,在岡山與彌陀之間廣徵民地,擴建機場至1937年岡山機場正式完工啟用。

昭和十六年(1941年)92日,日本第十一航空艦隊第23航空戰隊進駐岡山樂群村。

民國三十八年五月一日,國民政府空軍進駐岡山。在岡山成立空軍醫院,同時間空軍官校,空軍通信學校、空軍機械學校相繼在岡山成立(復校)。從此岡山成為空軍及空軍眷村主要進駐地,也是台灣空軍的重鎮。

五、岡山鐵道

1895年,日本治理台灣,最先想到要發展台灣經濟,必須先解決交通運輸問題。當時台灣已有打狗港及台南安平港,船運已通。而內陸必須要有鐵道運輸,因此昭和32年(1899年)開始興建打狗(高雄)到台南路段鐵路。815日打狗至阿公店路段開工,第二年三月正式完成通車。明治33年(1900年)1129日打狗至台南全線通車。岡山站名,稱作阿公店驛。從高雄至基隆,台灣全島縱貫鐵路則在明治4年(1908年)全線通車。

台灣除了從南到北的鐵道暢通之外,岡山地區也需要鐵道運輸。因此在1913年(大正2年)烏樹林製鹽公司提出申請彌陀至阿公店輕便鐵道(三分車)鋪設,以利生產的鹽連接縱貫鐵道。直到大正10年(1921年)阿公店區長黃旺倡議鋪設兩條輕便軌道。岡山至彌陀及岡山至赤崁間三分輕便車。起點就在岡山中街述古堂中藥店,爾後往南遷移至開元街和春藥舖。到了昭和4年(1929年)增設岡山至燕巢的三分車。從此海線的水產、山線的農產都能連接縱貫鐵路往外運輸。

1980年(民國69年)由於台灣產業經濟提昇,政府計畫發展鐵路電氣化,決定鐵路東移。火車站從平和路口遷至岡燕路口,直到1993年(民國82年)岡山火車新站終於落成啟用。

六、紫氣東來的三塊厝老宅與老街

1.      三塊厝:從岡山壽天路以南,平和路以北,這一段舊省道以西,維仁路以東的區塊(目前消防隊、電力公司後方一帶)統稱為「三塊厝」。目前留下幾座傳統三合院建築,圍牆咾咕石砌成,部份紅磚牆,門眉上留下「紫氣東南」的題字。這就是岡山早期來開發成市街前,人煙稀少最早的三戶聚落人家,當地人就以「三塊厝」稱呼。台灣有許多地名或村落,都以最早落戶的狀況簡稱。如岡山劉厝里北邊的欣欣市場,居民就稱它「五落仔」,也就是當時一片空曠,僅見到「五落厝」尚未成為村庄的地方。

2.      開元街: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貫徹南進政策,開闢岡山機場及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進駐大量軍人及工員,頓使街道繁華,酒樓林立,食堂、娛樂……等行業興盛。如當時的「朝鮮樓」、「永逢樓」、「醉鄉樓」、「福月樓」、「岡山座」……燈紅酒綠。可以說是岡山最繁華的地區,所以鄰近鄉鎮的人都稱「開元街」為「開錢街」。

3.      打鐵街:維仁路與仁安街這一段的開元街,短短的幾十公尺,開了三、四家打鐵鋪,專門鑄造與販賣農稼用的鋤頭、鐮刀、犁頭、菜刀……等鐵器用品店成為專區,所以人們就把該路段稱作打鐵街。

4.      啟豐碾米廠:岡山街上最早的碾米工廠,日治時期由陳錦綢先生所創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創立初期生意興隆,可惜後繼無人。民國五十五年(1966丙午年),承讓給陳進手先生經營,陳先生秉持「承先啟後、豐衣足食」的願望,改名「啟豐碾米廠」競競業業,維持品質優先,營養健康的原則,傳承至今已是第四代經營(陳進手->陳文生->陳啟敦->陳居江)。從最早收購稻穀、脫殼、碾米、精緻白米。如今因應時代變遷,縮短碾米過程改以購入糙米,碾練加工成白米出售。工廠仍保存傳統碾米設備。目前使用的磅秤,仍是原創主人留下的「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製作」的原始磅秤可稱作「鎮廠之寶」。

七、傳統的信仰中心-媽祖廟「壽天宮」

壽天宮的沿革略記西元1712年三月(清康熙五十一年),岡山「媽祖」的信眾前往台南天后宮分靈,雕刻媽祖金身回鎮在宅安奉。供居民朝拜,信徒日漸增多。

西元1776年五月(清乾隆四十一年),地方人士決議於今岡山鎮維仁路與平和路交叉口,啟建岡山媽祖廟。不僅成為岡山居民聚會信仰中心,更成為鄰近山海部落趕集交會中心,這就是岡山媽祖廟的緣起。西元1931年夏季(昭和6年),岡山大雨,阿公店溪潰堤全區淹水,媽祖廟受損,當時街長楊縛災後,曾經修復擴建。西元1937年(昭和12年)日治時期,為消除岡山之民間信仰,藉口平和路與維仁路日益繁榮,當時的政府為打通平和路,將一百六十一年歷史的媽祖廟拆除,殊為可惜。岡山鎮民的信仰中心,頓時失所,岡山居民敢怒不敢言。民國36年(1947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岡山仕紳楊縛、吳瑞泰、王查某、戴良慶、莊南等人,糾資重建「壽天宮」於岡山神社原址。西元1978年八月(民國六十七年),經壽天宮管理委員會決議第一次整修完成。西元2002年一月三十一日(民國九十一年)玉皇殿重建完成。西元2008年五月二十一日(民國九十七年)觀音殿重修完成。自此壽天宮完成全廟建築,總面積三千坪,建築設計、造型採台北龍山寺特色參考,惟幅地較龍山寺寬廣。

壽天宮文物:

築岸序石碑:岡山市街為阿公店溪中下游,早年每遇豪大雨,阿公店溪就暴漲潰堤,街道必淹大水,鎮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苦不堪言,經地方人士捐銀築堤以改善。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立石碑刻文存放媽祖廟。1937年媽祖廟被拆除惟石碑完整留存。

阿公店公斗:早期台灣社會設有一套完整統一的度量衡,商民交易時有糾紛,嘉慶四年(1799年)為解決公平交易問題,在媽祖廟設立公斗,以昭公信。1937年媽祖廟被拆,公斗仍完整保存。

鎮守壽天宮前的一對狛犬:狛犬原為印度佛教典籍中的動物,中國唐僧從印度傳入再傳向高麗(韓國),日本從高麗(韓國)引進佛教,也帶入狛犬,1895年日本治理台灣,廣建神社以狛犬為守護神。神社拆除後地方人士將留存的狛犬誤以為石獅,放置媽祖廟大門前鎮守。以致佛、道混淆。

除了以上三種重要文物,媽祖廟還保存神社留下的水手舍盛水石盆及不完整的石燈籠……等文物。

八、岡山傳統的文化市集—籃篧會

台灣早期(幾百年以前),沒有貨幣,都是以物易物,原住民族多數居住在中央山脈,而平埔族、少數漢人則居住在平原、濱海地區,每到一定時日就會到入山的部落關卡,交換生活物資用品,所以台語就把在關卡交易稱之為「交關」。岡山地區處於山、海部落的交會點,東邊有阿蓮、田寮、燕巢……等山區部落,西邊則有彌陀、梓官、永安、茄萣……等沿海部落,早期部落居民稀少、分散,活動多以廟宇為聚會場所。岡山壽天宮在西元1776年,建造於今岡山區平和路與維仁路交叉路口,廟前廣場設有公斗,供部落居民度量,解決公平交易問題。因此,岡山壽天宮成為人口聚集的地方,不久便成為趕集的好處所。而籃籗會就是岡山早期在廟口的交易行為所形成的傳統文化市集。

籃籗會舉辦的時間每年有三次,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日、農曆八月十四日土地公秋祭(中秋節)前一天、農曆九月十五日岡山義民節。

舉辦的地點:最早(1776年之後幾年)就在媽祖廟(壽天宮)廣場,即現今的平和路與維仁路交叉路口,本廟口為早期從左營往台南必經的主要幹道,維仁路也是濱海地區彌陀、永安沿阿公店溪往岡山購物,竹筏停靠的碼頭,正是交通樞紐所在。後來阿公店溪改道,壽天宮又經常淹水,加上平和路與維仁路日益繁華,當時日治政府,為了打通平和路,繁榮西岡山部落,在1937年(民國26年),將壽天宮拆除。籃籗會地點從1949年(民國38年)起,改在岡山公園(原日本神社舊址)繼續舉辦。當時仍保有傳統的竹編、竹籃、麻繩、草蓆、農具、漁網為主,少部份服飾、家具……等攤位。人潮聚集,熱鬧非凡。飲食攤逐漸在週邊形成,這是籃籗會最興盛的時期。

中山公園是岡山鎮民、農民辦理活動及運動的場所,後來公園內大型建築增多,空間變小,就在1970年將籃籗會遷移至岡山新闢大道中華路。仍然一年舉辦三次,很快的岡山西區因而繁榮,沿路店面一家家建起,腳步跟不上進步,到了1988年遂將籃籗會移至岡山市區北郊,三十米寬的河華路,直到今日攤商愈來愈多。

早期籃籗會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趕集,因此參與攤位多以農漁具為主,竹編、木器、藤製品、農漁具、刀、鋤、牛犛、草蓆、青草藥……等。每項產品各有多個攤位,以品質、價格為競爭,到了八、九○年代,增加了百貨、花市、樹苗、傳統技藝品,真正傳統的農漁具已逐年減少。最近幾年的活動內容,則是百貨雜陳、藝品服飾,尤其飲食攤位,遊樂活動為多,超過半數以上,與一般夜市無異。剩下象徵性的幾家農漁具、竹器,真正的籃籗產品逐漸消失。筆者在2008年,擔任岡山區社區大學校長時,與岡山文史工作熱心人士劉天賦先生,就在當年1012日(農曆914日)籃籗會時,邀請田寮地區耆老,竹編專家,在會場編製竹籃,現場教學示範,吸引甚多人潮,讓遊客認識竹籃、竹籗的製作過程,引起許多遊客的迴響。近幾年來更邀請竹編、麻繩製作專家現場示範教學,期望岡山籃篧會文化能有傳承的生機。

九、結論

竿蓁林街走讀至此,謹將各位所熟習的歷史、地理、文化簡略的提出探討,其實還有很多未竟詳述,如潭底里的地形地貌由來,程香里的觀音亭,大寮里的新街尾崙,前鋒里的廓窟,劉厝里的劉寶公,本州里的還轅(蕃灣),石潭里的平埔族遺跡……。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事蹟。祈望在地的文史工作者能整理出更完整的竿蓁林街故事,讓後代子孫能認識這一片生長土地,歷史文化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