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余清芳事件中的程香人-張重三

                                                               劉天賦

張氏家族是程香的最大姓,在清朝到日治時期,張重三是程香最有權勢的人物。可惜張重三後來在1915年,因為參加日治時最大抗日事件「余清芳事件」而命喪刑場。在事件中,日人用「余清芳最得力的助手」來形容張重三,余清芳如何認識張重三?張重三在事件中扮演何種角色?讓我們來認識這位程香的名人。

張重三簡介

張重三,別號張旺,生於1873102,世代業農,亦為「砂糖仲買人」。[1]日治時期住址為臺南廳仁壽下里後紅庄117號,位於現在的程香里。1899年,余清芳任職阿公店辦署巡查補時,與張成為至交好友。張重三於191562被捕,是余清芳事件最早被捕的人士之一,同年923於臺南監獄執行絞刑,張卒年43歲。[2]

抗日份子張旺

張重三的別號「張旺」,「張旺」這個姓名也曾出現在1898《台灣日日新報》上,而這位先生正好也是「程蕃(香)庄」的人,所以可以推論,這位「張旺」應該就是張重三。筆者認為,張重三原本以張旺為名,曾加入當時的抗日活動,失敗之後,改以張重三為名,躲避日本人追捕。而未發覺的日人,後來還讓張重三成為歸順者的「保證人」,大大的被擺了一道,讓我們對張三的過人膽識印象深刻!

在上一段所提及1898年的掃蕩期間, 十一月九日 的《台灣日日新報》有如下報導:

「逮捕土匪小頭目。陳王,24歲,是阿公店中崙庄的地方小頭目,從前曾參加「襲擊阿公店」的叛亂活動。事平之後,心有不安,想要逃到厦門或香港,結果在台南被捕。根據他的同夥自白,得知一些以前襲擊的情資。該活動中,張擺帶領五六十名部下,程蕃(香)庄的張旺帶領部下二百名,約好在晚上,從五甲尾出發襲擊阿公店辨務署。」[3]

這報導應是「程香庄」這個地名首次出現在報紙上的記錄,而也可能是張旺的抗日記錄。報導中的「陳王」,是吳哮的部下,潛伏於「五甲尾庄、頂下螺底庄、右沖庄五里林庄、頂鹽甲庄附近」,常出沒於阿公店街及橋仔頭街附近之軍道,里道及村庄,從事掠奪。[4]「襲擊阿公店」事件,是指當年1013日,魏少開、盧石頭等首領,集結數百部下,從五甲尾攻擊岡山街的事件[5],此一事件抗日份子差點將阿公店街攻打下來,情勢相當緊張。

岡山重要人士張重三

 據張重三的孫子 張行 女士及 張樂 先生表示,張重三在清領到日治時期是岡山重量級的人士。

 張樂表示,張氏是程香的最大姓,共有4房,張旺是其中之一,他的土地很多,不止程香,南到燕巢筆秀,岡山大遼,北到竹圍後紅地區,他共有廿多甲的土地,租給佃農耕作,為了巡田,還養了2匹馬輪流騎著去巡。

 身為大孫女的張行表示,她的祖母,也就是張重三的妻子,是橋頭五里林陸家的千金,後來成為橋頭鄉長和縣議員的陸雲皆要叫她祖母姑姑。她祖母綁小腳,嫁給張重三時,還帶了兩位婢女到張家。她仍記得最疼愛她的祖母經常會回五里林,就會順便問張行要不要去, 張行 女士都很高興的和祖母坐在轎子回五里林。張行的母親亦為岡山五甲尾望族孫家的千金,我們由這些岡山地區世家聯姻的關係就可知道張重三的地位。

依據《臺灣南部武力抗日人士誘降檔案》一書,1899年由阿公店辨務署長野口智朝所報告的「阿公店歸降土匪名簿」,歸降政府的尖山庄「鬆進來」的保證者就是程番(香)庄張重三和阿公店街王福信,[6]證明張重三在岡山的重要地位。

1899年四月的「阿公店歸降土匪名簿」,在100多名抗日份子的「保證者」或「交際者」裡面,有6位人士住在現在的岡山鎮,分別是「程番(香)庄」的張重三,阿公店的王福信、林番、洪招求、黃旺,以及不知其姓的「執仔」。[7]

這六位應都是岡山的重要人士,王福信當時就是阿公店區長,黃旺就是「黃旺先」,於1911年王福信逝世後接任區長。[8]林番後來曾擔任許多重要機構的理監事,如「阿公店精米會社」的監事,並曾名列《台灣人士誌》[9];洪招求的名字曾出現在《台灣日日新報》上。[10]

 唯一不住在阿公店街的張重三,應該就如他的孫子張樂所言,是程香附近的大地主,本身也種田務農,有重大影響力,在當時能讓日本人尊重的在地人士。只是,張重三選擇了與其他五位岡山人完全相反的道路,沒有成為日本人,反而走上造反抗日。

余清芳和岡山的淵源

 張重三是如何與余清芳認識的?我們檢視余清芳在事件發生前的活動就可以知道,因為岡山是余清芳主要活動範圍,有抗日思想的地方名人張重三,自然成為余清芳結交的對象。

余清芳在1879年出生於屏東市,不久即跟隨父母遷居高雄縣路竹鄉後鄉村,在他37年的生命中,幾乎都與岡山有密切的關係。

 清領時期,余清芳即就讀私塾,家境應該不錯,只是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於是在12~3歲時輟學,到左營的米店和雜貨店工作,奉養母親。1895年時,余清芳曾參加抗日軍。抗日失敗後,在左營的公學校學習日語,所以在18997月得以就任巡查補,在阿公店支廳上班,而張重三也就在此時開始與余清芳熟識。[11]

不過,余清芳的個性大概真的是「性情豪爽,喜交遊」,由他的就職紀錄看起來,他真的是好動不適合坐在辦公室。19007月,余清芳辭去巡查補工作。1902年復任鳳山縣巡查補,不久又去職,余清芳就在台南到五里林、左營之間活動,期間也曾任職區長公所書記,二個月又離職。1904年起,余清芳開始在齋堂活動,還曾在橋頭五里林庄[12]的「隆平會」做一陣子工作,仍是不久去職,在台南到五里林、左營之間活動。[13]

1909年,余清芳和張重三同時加入有帝王思想的抗日社團「二十八宿會」[14],余清芳被認定煽動抗日,妨害治安又無正當職業,被捉到台東,日本政府設置用來管制無業游民的「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管訓,張重三未被捉走,逃過一刧。1911年出來後,回到岡山阿公店街保正黃元的保險信託代理店作業務員。1913年黃元去世,他離職並在岡山街開「酒類販賣店」,生意不好不久關門。1914年在台南開「福春號」碾米廠。[15]

由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到,自1900年起,余清芳主要的活動區域,就是以岡山為中心,余也自1899年起與張重三相識成為好友,難怪張重三會成為余清芳最得力的助手。

張重三和余清芳事件

 自從1899年,余清芳在岡山擔任巡查補開始,直到1915923,在台南監獄被處以絞刑,張重三是余清芳身旁最久的夥伴,也一起共赴黃泉。在余清芳事件中,張重三不止協助余清芳和羅俊牽線,還幫忙找黨員,到台北淡水接洽購買武器。余清芳事件能北中南串聯,成為日治時期全島性的「台灣最大武裝抗日事件」[16],張重三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余清芳事件是指1915年由余清芳、羅俊、江定3人為主的抗日計劃。事件始於余清芳在19142月認識西來庵的董事鄭利記和蘇有志後不久。在余清芳同年3月開設碾米廠後,就開始召募同志。19155月,被日警發現而洩露後,日警進行全台大搜捕。6月初張重三被捕,月底羅俊於嘉義被捕,78首波抗日行動攻擊高雄甲仙,8月上旬,發生屠莊燒莊的「噍吧哖事件」,822余清芳被捕,江定則直到19165月被捕,整個抗日事件結束。

一,促成南北合作的抗日行動

 張重三介紹羅俊和余清芳結盟,使得這個事件成為全島性的大行動。曾在日治初期發起抗日的羅俊,在1900年失敗後,離開台灣,後隱居在中國福建。1914年,聽聞余清芳在籌備革命反日,覺得抗日仍有所為,於是在年底回台,結合群眾,準備在中北部舉事抗日。[17]在張重三的居中串聯下,南北的抗日組織合作。

王烏番是張重三的好友,也是羅俊的手下。在王介紹張認識羅俊後,張重三帶羅俊於19152月到碾米工場認識余清芳,進而結盟。[18]接著在3月,余清芳在同志的安排下,與深居台南南化後堀仔山中十餘年的江定勢力合作,負責南部的抗日工作。[19]

二,協助招募同志

 張重三同時運用他的地緣關係,在岡山為余清芳召募黨員。在此事件中,另有2位阿公店街的人士涉入因而判刑,分別是林通水和劉見財。

 林通水,1892627生,住在阿公店街356號,職業是余清芳碾米廠的雇工。[20] 19143月,在余清芳的勸說下入黨,協助革命行動。林通水因擔任在安平與中國間軍火搬運通信員,被判八年徒刑。[21]

 劉見財,1892107生,住在阿公店街362號,在阿公店街123號經營印刷刻印。[22] 19151月,在張重三的勸說下加入余清芳的計劃。[23]劉見財因為負責刻余清芳大元帥之印章,被處12年徒刑。

三,協助南北資助聯繫

 張重三由於是余清芳的左右手,許多聯絡及攜款補助革命的工作,也都由他負責。因為身為岡山人,張重三曾在19152月,因為聽聞羅俊表示,將請中國的和尚與紅髯姑來教授「避彈法、隱身法、隱兵法、遁掩法」,與同志到阿蓮鄉的大崗山超峰寺,勘查避彈法教練場場地。[24]

 張重三亦負責員林淡水兩地間之連絡工作,負責攜款交付南北的人員。19155月,張曾到台中員林調查募款情形,然後就帶余清芳提供的金額六百圓,到淡水轉交謝成。

張重三在淡水521所寫書信被日警攔截檢查後,引起日警懷疑,繼而527才會被日警發覺,展開全台大搜捕。因為張重三負責第一線的工作,他62在西來庵被捕。[25]

尾聲

張重三與余清芳、鄭利記、蘇有志同時於1915年九月23日在台南監獄被處以絞刑。在事件失敗被處死之後,全部的土地都充公,張氏宗親怕此一支系無法生存下去,由於當時還有3多的共有地,讓四房輪流種,於是將3多共有地的4分之1,約7分多的地分給張旺的後代,才讓張旺這個大房的後代生存下去。

現在岡山知名的安拓公司張土火董事長,和張重三一樣,出身岡山程香到燕巢瓊林這區域的張氏家族。

 

 







[1] 程大學,《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第一輯第一冊》(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4),42



[2] 何宋錦等,《岡山鎮誌》(高雄縣:岡山鎮公所,1995),頁358



[3] 〈雜報臺南縣匪情〉,《台灣日日新報》,1898119



[4] 許錫專編譯,《臺灣南部地區抗日份子名冊第二冊》(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39



[5] 張北等譯《台灣憲兵隊史(下)》(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頁395-96



[6] 吳柏村等編譯,《臺灣南部武力抗日人士誘降檔案第一冊》(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358



[7] 吳柏村等編譯,《臺灣南部武力抗日人士誘降檔案第一冊》322-89



[8] 191124的《台灣日日新報》有如下報導:「區長得人。廳下阿公店區長王福信死亡。襲其後任者為同街精米會社長黃旺先。已於去二十六日拜命云。」



[9] 大園市藏編,《台灣人物誌》,(台北廳:谷澤書店,1916,大正5年),頁210



[10] 〈雜報 買收臺灣錢〉,《台灣日日新報》,1907.07.19



[11] 程大學《余清芳傳》(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1-2



[12] 眾多史料,包含程大學的《余清芳傳》都將地名寫成「五里、林庄」,當成兩個地名,但是住在岡山區的人就知道,這是橋頭鄉「五里林庄」的誤寫。



[13] 程大學《余清芳傳》1-2



[14]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台北市:玉山社,1999),120



[15] 程大學《余清芳傳》1-2



[16] 涂順從,《南瀛抗日誌》(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局,2000),152



[17] 程大學,《余清芳傳》5-6



[18] 涂順從,《南瀛抗日誌》178



[19] 同前註167



[20] 程大學,《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第二輯第一冊》(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4),3



[21] 林通水住在現在的岡山維仁里警悟巷內,是位飽學之士,戰後還一直在教漢學私塾。



[22] 程大學,《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第二輯第一冊》,頁4



[23] 同前註,頁299



[24] 程大學《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第一輯第一冊》(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4),350-51



[25] 李喬《結義西來庵-噍吧哖事件》(台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局,2000),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