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峯華六十 再現亮點, 簡木全就任前峯國小校長



         峯華六十 再現亮點, 簡木全就任前峯國小校長

                                
                 陳金波 蔣榮欽 蔣榮福 採訪

「 一早就看見簡校長在校園巡邏、撿樹葉、植盆栽,身體力行帶領大家整

   理校園,簡直就是一位多功能及全方位的校長 」 一位志工媽媽形容地說。


 

峯華六十 再現亮點

    前峯國小設立於民國39年,創校迄今已62年,走過 一甲 子的歲月。早期以高升學率聞名本縣,80年代以足球揚名國際,近期則以優異的美術比賽成績、直笛隊(連續7年榮獲優等)、「虎鯨幫偶劇團」創意偶戲(連續二年榮獲全國比賽優等)等特色發展教學。

      剛接任的簡木全校長表示,今年特別引進發展「太鼓」教學,藉由節奏教學與肢體活動,充實學生藝術涵養,並做為學校支援社區活動表演。也希望在發表的歷程中,讓家長肯定孩子,讓孩子培養自信,進而愛護社區、貢獻社區、營造社區。

整合縣市合併差異

      高雄縣市合併,簡校長為第一批縣市合併後遴聘之校長,因此才有機會踏上岡山的土地,接觸不同的教育環境。原高雄市教育資源分配平均,各校發展差異性不大;但高雄縣由於幅員廣大,各行政區資源又不盡相同,所以學校發展差異較大。縣市合併之後,學校同仁對高雄市教育制度較不熟悉,簡木全校長說:「我將以邊做邊帶、邊帶邊學』的領導模式,帶領全校同仁整合縣市教育的差異。」此外,簡校長更首創「前鋒報報」雙月刊,把治校理念、校園重大事件、學生優良表現,分享家長們及全校師生。 


 引進教學專業評鑑 

      學校作為、設施,應以教學為先。一切行政目標,也應以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為主。為提升教師教學專業,本校今年申請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簡校長說:「甲老師上課時,由另兩位老師進教室去評量,讓老師們在參與過程中發現教學的缺點,精進彼此的教學專業能力。」前峰國小為全岡山區第一個引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讓家長們看見老師的用心與努力,學生學習更有效果。

爭取經費 改善教學環境
      合併為大高雄市之後,地方資源銳減,學校必須以相關計畫爭取經費,自籌財源,才能為學校注入活血,所以本學年度學校申請多項計畫:教育部特色發展學校、設置蝴蝶館、學校通學步道、空汙計畫、夜間照明、花博環保候車亭、門窗改善、活動中心及電腦教室冷氣更新、遊戲器材等多項經費,逐一妝點、改善校園環境,希望藉由環境的改善,提升學生及社區民眾的安全。簡校長逐一說明:教室內的LED燈管、課桌椅、禮堂內多媒體教學設備,今年暑假後就會改善;下半年度右手邊通學步道會完工、榕樹下會設置休息區,讓家長可以在此休息。相信在暑假過後,學校會有另外一番風貌與氣象。

多元試探 發展潛能

       校長生長於教育資源缺乏的屏東鄉下,所以了解學校教育的重要與影響。很多孩子因為找不到學習目標而自我放棄,喪失學習動機。簡校長到校後,積極開設學生課後社團、冬夏令營、課後照顧班、資優班、夜光天使等多樣性課程。他表示,孩子放學後留下來學習課後社團的太鼓」、「直笛」,減輕家長載送孩子學習才藝的辛勞;還有課後照顧班」‐ 放學後到下午六點前,以美勞、趣味美語等生動及多樣性活動,讓孩子在參加的過程,找到自己的自信與目標;若是六點後學生還無法回家,那還有夜光天使」可留置到八點,重點以陪伴為主,但會訓練做三明治、炒飯、練舞等技能,讓童年的學習增添色彩。
 
真誠領導 以校為榮

      簡木全校長今年四十餘歲,屬中生代,教學年資比學校很多老師還輕。所以,校長自許是前峯國小的「戶長」,而不是「家長」,他表示學校是個團體,教育有示範作用,校長若能尊重老師,老師就會尊重小朋友。 戶長的角色重在服務與承擔,希望學校中每個角色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位置,對這個「家」都有向心力與承諾感,努力付出,這個家自然就會興盛。總之,簡校長就是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教育。

親師合作 共創高峰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開放與教育的改革,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已成為教育主流。簡校長到校後,便積極引進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教育決策,如:校務會議、教評會、午餐供應委員會、服裝委員會、課後照顧班委員、、等等。簡校長感謝家長會及志工隊以無怨無悔的心,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教育事務,提供好的建議,共同改善學校環境與教學活動。

    他也鼓勵老師使用臉書(facebook),在臉書上老師不只教電腦資訊,也可以教人生觀及學習的態度。此外,簡校長也設立榮譽制度請老師對表現好的學生記點,集滿一定點數可以兌換獎品。今年的運動會,也改用獎牌取代以往的棒棒糖鼓勵,如此的影響力更具深遠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