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我參與「阿公店溪文學獎」之始末





       二○○七年我從補教退休下來,因緣際會地與在地的「阿公店社區雜誌」社長劉天賦、副社長張詠斯時有來往他們曾跟我提起想辦地方性的文學獎,希望就我過去參與許多文學獎的經驗,提些意見供他們參考,也想聘我為總顧問,我先是一楞,心想:辦文學獎談何容易,是個文學工程啊!人力、物力、與財力呢?尤其是後者。但我一直有心想為家鄉做些事,我就毅然一口答應下來。


  


       這是二○○七年五月「阿公店社區雜誌社」重要成員只是有這樣的構想,沒有想到他們竟然積極熱絡起來,原因是透過關係找到中鴻鋼鐵企業等單位贊助。雖然是「有錢好辦事」,但他們都戒慎地想把籌到的一分一耗用在刀口上,更希望把文學獎辦得有聲有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以期不負贊助者的一番期待與美意。


 


  之後,我們經過多次的協商、評估、取得共識後,首先決定以「阿公店溪文學獎」作為文學獎的名稱,將徵稿的範圍擴大到阿公店流域的十一個鄉鎮,並把徵稿的對象從國中小提升至大專,書寫範圍以十一鄉鎮的人、事、物、地、景為對象,這些大原則捉住後,我們都希望打鐵趁熱,八月發布消息,九月徵稿,十月評選,然後年底公布得獎名單並舉行頒獎,完成二○○七第一屆阿公店溪文學獎的使命。


 



 


 


   二○○七年九月四日 在岡山鎮公所會議舉辦「二○○七第一屆阿公店溪文學獎」的記者會,會議由「阿公店社區雜誌」發行人謝武強主持,對雜誌出錢出力的名譽發行人蔣榮欽、岡山鎮長吳森發、中鴻鋼鐵總經理劉季剛、 阿公店扶輪社副社長陳連長及岡山地區國小校長、文史工作室都出席盛會。在會中,我特別傳達以「阿公店溪」為名的意義,認為河流的沖積平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與生存的所在,阿公店溪流域孕育北高縣豐厚的人文風情,與住民生活有著緊密的關係,其次我強調「阿公店溪文學獎」是本著愛鄉精神,深耕熱愛鄉土意識,鼓勵岡山地區新一代的住民思考在地的各種現象,用台語童詩及散文的方式抒寫對鄉土的情感和看法。對文學獎的理念與欲達成的目標,傳送給媒體與社會大眾了解,我們主辦文學獎的意義與苦心。


 


  二○○七年十一月中旬,主辦單位聘請目前任教台南大學的小說兼評論家黃瑞田,著作等身的兒童文學家吳燈山與我參與複、決審。我發現歷經一個月的徵稿,只收到六十餘件,除了國小組踴躍參與外,國高中及大專組未達到原先的期望,但評審團經過討論,為未達一定水準的作品以從缺論,我們是在寧缺勿濫的信念下,只期待有好的作品出現。


 


  宗觀國內各大文學獎的承辦,國家級的有中央政府撐腰,特定的文學獎有財團法人的企業界支撐,全國各縣市政府的文學獎有地方政府預算支助,縣級以下的依筆者所悉,只有「中和庄文學獎」(包括中和、永和兩市),但他們有市公所經費補助,這只是談及經費的來源,再就人力、物力,亦不是「阿公店溪文學獎」能望其項背的;另外媒體一向不重視文學方面的訊息,此次除了我兩次在文訊雜誌的報導外,自由、聯合兩大報亦刊出贊助;令人感佩的是台灣時報刊出得獎者作品。再就學校方面的配合度是不夠的,這是主辦單位今後必須加強努力溝通的部分。


 


  最後我要告訴(或與之共勉)阿公店社區雜誌的同仁,辦文學獎是我們共同的期待,而期待是美好的。人生有夢,築夢而踏實;因築夢而努力,期待終能實現。希望有更多美夢要我們去實現,不管是否在過程中,我們曾沮喪、挫折、失落,但我們有傳承的責任,因為「阿公店溪文學獎」必須一屆一屆的辦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 用空拍記錄雞冠山地貌

  「橫看成嶺,側成峰」,四位登山豪傑 ( 郭元卿、劉峻傑、洪啟祥、林于喬 ) 協力攀上雞冠山頂 , 用空拍記錄山景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