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岡山農工創校76年來的第一位女校長 - 陳香妘


                                      陳金波 張哲男 蔣榮欽 採訪

 
 「激發潛能,成就學生,讓學生放對位置並展現亮點,是我的使命。」~陳香妘


   出生於中壢,畢業自北一女中、彰化師大並擁有高學歷 (中正大學碩士、彰師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外型亮麗又經常面帶微笑的陳香妘女士,去年八月剛接任岡山農工校長一職,是創校76年來,岡山農工的第一位女校長。
 
放對位置 展現亮點

   陳香妘校長開宗明義地表示,「職業學校,把孩子放對地方就對了!」接著她用讚許的口氣說:「我們岡山農工的創意最棒,社團參加國內外的比賽屢屢得獎,譬如『馬桶救星』讓水量節省了20%『雨刷頂高器』讓汽車雨刷用得久,得獎之多被稱是穿金戴銀的學校 。」「此外,101學年度學生參加教育部的技藝競賽,拿到七座金手獎;參加勞委會的技能競賽,綜合機械科項目全國第三。」 

辦學認真 家長認同

   的確,岡山農工101年的樂學計畫有2684名國中生報名,總報到招收622,在少子女化的風潮,許多高中職面臨減班壓力下,岡山農工能有此佳績足見辦學成功獲得家長認同。陳香妘校長表示,學校老師踴躍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升教學效能;學生七點三十分早自習,校方還提供高三學生場地開放晚自習;周末假日選手出來練習時,教師也來校陪同,顯見老師們的教育熱忱。更難能可貴的是岡農每個月利用晚上時間舉辦親子講座,邀請家長參與,主題從親子感情探討、教育問題等多方面地與家長們互動。  

業訓練 取得證照

   岡山農工家政科的餐飲與手工藝是很受歡迎的,岡農也是食品加工南區檢定指定學校,更是南區特教班舉辦新課綱研習的指定學校。101年度全國技能檢定乙級技術士證照154張,丙級證照獲取率均達百分百,共取得820張。陳香妘校長接著告訴我們 :「岡山農工跟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海洋科技大學合作辦理『產學攜手專班』,學生同時可以上學、上班,進大學就讀,畢業後直接在原公司就業。」 

多元學習 國際交流

    岡山農工發展多元社團學習及鼓勵學生參加文化中心音樂表演,也辦理國際教育旅行到日本及泰國姐妹校交流,學生們去上課,老師們則去觀摩教學。101年,則有中國山東省及湖北省的教職員來學校交流觀摩及參訪。

優質高職 績效卓越

   岡農獲得教育部「高職優質化」方案經費補助,內容包括:「校園行政E化」、「深化教師教學專案」、「強化人文藝術素養」、「產學攜手建教合作」…等。「現在,公文簽收、員工簽到、請假全部線上簽核,包含學生證也是數位化一卡通。」,「學校也鼓勵教師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能力,發展高效能教育團隊。」陳香妘校長如此的告訴我們。也因此岡山農工榮獲教育部的優質認證,102年除繼續獲得上述計畫補助外,又獲得「高中高職優質精進計畫」與「均質化」的經費補助。

能源科技 未來趨勢

   研發能源科技是未來的趨勢,岡山農工也不落人外,以「智慧綠建築創新特色課程融入專題製作」參與國科會高瞻計畫,計有建築科、室設科、機械科、電機及電子科等兩百餘名師生,整合各科專長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研究能力。今年參與國科會舉辦的「高瞻夢起飛」教材教案創作競賽,在特色課程、教師教案、學生創作作品皆有亮眼成績的表現。 

敦親睦鄰 扶助弱勢

    陳校長心存感激的表示,學校設置「教育儲蓄戶」幫助弱勢學生,在 101年度裏募得一百一十萬元,共計有481人獲得補助,學生們可以安心求學無後顧之憂。學校也重視敦親睦鄰與鄰近社區、社團交流互動頻繁,諸如南區家扶中心每年借用校園舉辦年終送暖活動;阿公店長跑協會也來借用場地供選手們使用。陳香妘校長更分享一位附近林姓居民,寫email信來向學校借設備教室練習操作,一個月後考上南區台電公司,該科實作分數滿分,讓岡山農工與他同享榮耀。因為與地方互動良好,學校位於省道旁,有許多人稱呼陳校長為「省道一姐」。

擦亮老店 卓越再現

   岡山農工首位女校長,用幹練的手腕向外拓展公關,活絡學校生氣,以柔性領導方式,將學校校務向上推升,她也不失女性細膩把學生當成自己小孩的媽媽,帶著學生名單,在技藝競賽前到壽天宮媽祖廟為選手們祈福。陳香妘校長說:「老店的招牌要繼續擦亮,岡山農工傑出校友很多,我希望能將這些岡農人的優良事蹟集結成冊出版,一起來迎接創校八十周年的來到。」
 


校址:820 高雄市岡山區壽天里岡山路533
電話:07-6217129      傳真:07-6219245

http://www.ksvs.khc.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303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