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金字招牌的太原診所
蔣榮福 撰稿
『在岡山地區中老年一輩民眾的印象裏, 父親王愛育是位嚴辭色厲的醫者 ……』王仁榮醫師回憶著。
高雄縣所有醫療院所中,擁有百年悠久歷史的當屬岡山的中街旁太原診所。
自第一代 王查某 醫師創業,經歷第二代 王愛育 醫師繼往開來,至第三代 王仁榮 醫師發揚光大,將近一百年的醫業歷史,讓人嘖嘖稱奇。 院所建築物也即將列入三級古績,面對輝煌歷史,王仁榮醫師卻謙稱是平淡走過不足以為人道。
第一代橫渡黑水溝 移居台南關廟
王查某,明治19年 ( 1886,民前25年) 出生於福建省龍塘,九歲時隨叔叔渡船移居台南縣關廟鄉。 明治41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服役兩年後,明治44年 (民前1年) 到岡山中街開業取號太原醫院 ( 當時全台只有375位醫師)。濟世救人20年後,於昭和5年 (民國19年) 興建現址太原醫院,當時醫業不分科,雖然只有壹位醫師,但院內還是隔開有外科治療區、 內科治療區、眼疾治療區等。王查某醫師育3男7女,其中只有王愛育從事醫療繼承衣缽。
第二代遠赴東瀛習醫 回國任職台灣帝國大學
王愛育,大正9年生出生於岡山 ( 1920,民國9年)。 昭和12年時,遠赴日本東京醫專求學(現今東京醫科大學),昭和17年回國就職台灣帝國大學第一內科部。王愛育醫師在求學及帝大服務時愛好運動,當時最風迷棒球,曾經當過棒球投手。 台灣光復後,在父親勸說下,民國36年回故鄉岡山服務鄉民。 隔年, 王查某醫師便仙逝。 當時岡山僅有4~5位醫師,幾乎全都留學日本而後返台服務。 王愛育醫師看診時對於不合作、不遵從醫囑的病人都不修言辭地大聲斥喝, 十足日式作風,雖是如此,病患也未見減少。 王仁榮醫師說道 :『 父親王愛育是個一板一眼,工作認真,每年只休大年初一的醫者。我與父親間,敬畏成份多於親密成份。』,『父親在診所忙碌,家務及子女照料全由母親一肩挑起。父親對公眾事務、政治都不感興,有次總統選舉,陳水扁來院拜訪,父親也是三推四推。』 王仁榮 醫師更感嘆 :『自幼求學在外,鮮少與父親互動,直到父親退休前10年與他共看門診才深入接觸與瞭解。』
王愛育醫師生活節儉卻喜愛旅遊,曾環遊世界2個月,育2男1女,自民國32年至86年退休共計行醫55年。
第三代繼承衣缽發揚光大
王仁榮,在 王愛育 醫師的感召下步入醫途。民國67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當年選科別時,考量自身手藝不精未走外科系統而選擇小兒科。 服務高醫8年後,民國76年回到太原診所與 王愛育 醫師共同看診。王仁榮回鄉服務時並未將診所擴建,反而將祖父王查某、父親王愛育的診所原貌保留,僅加裝電腦設備。掛號台、診間、診察床、候診椅、招牌全都是原木做成,亮黑堅實的外觀讓人可以想像出當年診所盛極一時的風光。 王仁榮 醫師手指著身旁的茶几 :『這是我祖父照片中放帽子的那個茶几。』,『那個診療床是我祖父時代留傳下來,牆上的太原醫院匾額是祖父興建診所落成時掛上,有76年歷史。下面的匾額「博愛為仁」是民國36年台北帝大送給父親開業的。』面對近百年的診所建築物維修不易, 王仁榮 醫師略有苦言地說 :『日據時代,太原診所三層樓房在岡山建築物中最高,美軍空襲時,都以本診所為投彈目標,所幸炸彈都未命中,卻震壞所有玻璃及損壞部份牆壁,內部的設備也因持續使用而加速耗損。想要維修建築硬體,門前路口太小,吊車等機械又進不來。大概等我退休後,這些古物就要捐給文物館囉。』
舊遊無處不堪尋 無處尋 惟有少年心
每天扶老攜幼前來太原診所就醫的人潮依舊,踏亮了大門磨石子的門檻,診療室裏的醫師卻由黑絲變白髮。我記憶起40年前,也曾在奶奶的帶領下求診王愛育醫師,只是好動的我當時被王愛育醫師斥罵了沒就不記得了。 歷任了老、中、青三代王醫師的太原診所,至2010年將服務大岡山子民達壹百年之久,回首來時路,王仁榮醫師說 :『要寫故事 ? 我們三代醫家都是作風平淡,行事低調呢 !』 話雖說如此,王家三代百年醫業的歷史卻早已在岡山居民口耳間傳播開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