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劉厝‧老厝岡山鎮劉厝里古厝人文影像記錄

劉厝老厝
岡山鎮劉厝里古厝人文影像記錄

 


                                                                            編製 / 意象攝影研習社

 

 

◎緣起

        在一次攝影實習外拍活動中,來到劉厝里取景,看到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築群著實令人驚艷,在古厝群內尋找創作題材拍攝角度,發覺劉厝里擁有岡山地區最多的傳統建築,更看到了傳統建築之美。心想社會變遷迅速,許多傳統事物正在快速消失中,於是和岡山幾位攝影同好商議,為古厝留下影像紀錄,便經常到劉厝里拍攝古厝人文影像,希望盡個人微薄之力,以攝影人的角度為古厝人文作記錄。

 


 ◎劉厝里沿革簡述

        依據劉厝里寶公宮沿革碑文記載:日治時代,本里地籍番號隸屬「打狗州  岡山邵  尾崙 劉寶公」,當時社名為「劉寶公」直至光復後,國民政府地名整編定為「劉厝里」。

        居住劉厝里之劉姓祖先,原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十三都,開基老祖為劉國軒,明末隨鄭成功移民來台 (今台南府城赤崁樓附近)開墾定居。後來劉國瑞之肆子劉登科奉派進駐「公館」( 本里店仔口劉天居先生居所附近),負責管理百甲土地,兼收地租、田賦,也因此落腳居住下來。先祖在台灣為懷念故鄉,興建大瓦厝時,會在大廳堂外門檻正上方,鑲著代表劉姓堂號「彭城」之字樣,表示不忘本姓;在先人祖墳墓碑則勒上「海澄」縣名,以便追根溯源。


 


 「寶公宮」為劉厝里民信仰中心,供奉「天上聖母、文衡聖帝‧‧‧等神尊」,初期社里未建廟宇,眾神尊居無定所,後於民國四十六信徒捐款興建完成一棟瓦屋公厝供奉神尊,又於民國九十一年改建完成現在美輪美奐的廟宇。(何克祺攝

 

 

 


守護眾神及居民的廟前石獅。 (何克祺攝)

 

 


 古厝優美的造型與鮮艷的花朵相映成趣,早期鄉村居民總會在自家屋旁或庭院種植各式瓜類,果實作為日常食物,瓜棚下則是與家人或左鄰右舍閒話家常的好處所,至今許多居民仍保有種習慣。(何克祺攝)

 


 劉厝里先祖在台灣為懷念故鄉,興建大瓦厝時,會在大廳堂外門檻正上方,鑲著代表劉姓堂號「彭城」之字樣,表示不忘本姓。(何克祺攝)

 


 傳統建築群已被現代透天厝所包圍,似乎已被人們遺忘。若未走入巷弄之中,很難想像還有這多古厝被保留著,有人居住的屋子尚能保存完整,若是無人居住則已坍塌。(劉明福攝)
 

 

 


俯瞰另一處古厝群,與遠方岡山市區的高樓形成強烈對比。(劉明福攝)

 

 

 



每日忙碌的進出社區,是否曾放慢腳步欣賞身後古厝之美。(何克祺攝)

 

 

 
從發現劉厝里古厝至今已拍攝了很多古厝記錄照片,今有機會刋載於「岡山阿公店社區雜誌」中,期盼有心人共同來為岡山傳統文化留下紀錄。本次僅刋載部份照片,更多古厝人文照片將持續在社區雜誌中刋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台南成功大學(原台南工學院)學生李武昌叛亂案之探討

  彌羅港文史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哲男 1960 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從資訊中看到「 228 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提問長輩時,立即告誡「 囡 仔人有耳無喙」,只能聽不能說。當時總覺得既然有人違法,判刑,就應該讓全民警惕,以免重蹈覆轍。基於好奇新的驅使,在心中一直懷著探尋真...